《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學實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學實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詩作。王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八。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學實錄

  教學內容:三年級教材: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課時:兩課時

  我的課前準備:1,佈置學生預習課文,能讀通課文;2,準備課件;3,查詢相關資料。

  課堂實錄:

  一,匯入部分:

  教師匯入:同學們,親情是人類最樸實、最動人的感情,從古到今有多少詩人、作家盡情吟唱抒寫這一人間真情,今天,我們所學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是其中的一首。下面我先給同學們介紹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瞭解一下作者的情況,這對我們理解詩句有幫助。(學習古詩,瞭解作者背景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儘量為學生打破時空界限)

  作者王維,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代詩人,少年聰慧,9歲就以文才出名(學生譁然,9歲呀!比我只大1歲呢!)。王維17歲時離開了家鄉,遠到京城長安求取功名,這首詩就是他17歲那年所寫。他多才多藝,不僅詩寫得好,而且懂音樂、繪畫,他的詩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學生顯出欽佩之色)

  二,自學、討論部分:

  現在請同學們自讀古詩,然後與同桌討論,對每一句詩你是如何理解的。

  學生默讀,教師巡視。

  師:討論結束,請同學們舉手發言:你是如何理解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

  生:從題目我知道作者在九月九日那天回憶山東的兄弟。

  師:同學們贊同這位同學的解釋嗎?

  生:(紛紛舉手,氣氛熱烈)不同意!

  師:有何高見呢?(指名回答。)

  生:“憶”不是回憶,而是“想念”;“山東”是指華山以東,不是我們今天講的山東省;“兄弟”也不可能專指“兄”和“弟”,難道他不想爸爸、媽媽嗎?(掌聲突起)

  師:太棒了!可老師不明白,你為什麼說“憶”不是回憶而是想念呢?你從哪裡知道“山東”是指華山以東而不是今天的山東省呢?

  生:(毫不思索地)回憶應該是指想過去的事,作者是在九月九日這一天想家裡的人,至於“山東”,我是從課後的註釋裡看到的,老師在前面不是說作者17歲離開了家鄉了嗎?離開了家就不會只是想念哥哥和弟弟了。

  師:(帶頭鼓掌)這位同學真是有心人呀!思考問題非常周到,能聯絡老師的提示思考問題,非常好,請同學們再次掌聲鼓勵。(掌聲再次響起)

  師:出示課件,結合圖片,體會作者思鄉的情景,儘量使學生進入角色。

  出示第一句詩:“獨在異鄉為異客”,結合剛才對課題的瞭解,你怎樣瞭解這句詩呢?注意抓住關鍵字來了解。

  生:“獨”就是單獨的意思,因為作者是單獨一人離開家鄉的。

  生:“異鄉”就是在外地。

  師:那麼“異客”又是什麼意思呢?(沉默)點撥:在這裡應該是指離開家鄉的人就叫異客。請同學竄講這句詩的意思。

  生:齊答……

  師:出示課件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學生齊讀詩句。現在我們來理解這句詩不再是難事了吧?先小組討論,你是怎樣理解的?(結合課件插圖,想象作者當時的心情)

  生:只要遇到節日就很想家。因為作者的身邊沒有親人。

  生:平時就很想家,在節日的時候就會更想家,所以我認為在這句裡要注意突出“倍”字的意思是“加倍”的意思。

  師:這兩位同學的發言,有誰有不同意見?(生:沒有)好,兩位同學的發言非常精彩,尤其是後一位同學的補充很是到位,請大家繼續學習第三、四句。

  師:課件“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注意領會作者的思緒變遷。理解每一句詩都要想到作者的所處環境。小組活動要做到:思考、討論、發言、補充。

  生:我知道親人們現在一定在登高了,他們插著茱萸卻少了一個人。

  師:請同學補充,這位同學講得較好,但還有一些關鍵字沒有講清楚。

  生:“遙”是遙遠的意思,由於作者是遠離家鄉,“遍”指大家。這兩句應該說是:我在遙遠的地方就知道現在家人們一定在爬山登高了,大家都插著茱萸就只是少了我一個。

  師:太好了,抓住了關鍵字才能解釋得準確。現在我們對詩句有了基本瞭解,老師再向同學們提幾個問題:“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中的“佳節”指的是什麼節?為什麼會“倍”思親呢?在這個節日裡作者的家鄉有什麼習俗?(大多數學生能解答,少數同學在其他同學的回答中也能進一不得到鞏固。)

  教師補充:“倍”由於作者孤身一人遠離家鄉,平時就很想念家人,再遇上節日的時候這種思鄉之情就更加濃烈了。“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鄉之心。

  三,思維拓展部分:

  師:同學都很喜歡過春節,我們在過春節時我們家都做些什麼呢?

  生:帖春聯、吃餃子、買年貨、要壓歲錢、看春節晚會……..

  師:是呀!過年多好呀!一家人團團圓圓、熱熱鬧鬧多開心呀!試想:要是這時你家裡還有一人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沒有回家和家人一起過年,你會想他們嗎?正巧家裡的電話響了,遠在他鄉的親人給我們家人打來了電話,請你來接這個電話,你會向他們說點什麼呢?(情景模擬表演)

  生:學生紛紛舉手,激情高漲,感情流露。

  師:現在大家進一步體會到了作者“倍思親”的感情了吧!我們就帶著對家人的感情來讀讀課文吧!

  四,鞏固練習,組織練習反饋

  1、解釋帶點的詞,再寫出詩句的意思。

  ⑴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⑵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獨_______倍______遙______遍______

  “兄弟”指的是_______“一人”指的是______

  2、填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表達了王維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調查訪問:課後訪問出過遠門的鄰居或親戚,問問他們想家的感受和體會。

  課後反思:

  對於這次的'教學觀摩活動我有這麼幾點感觸:1,備課,這也許是一個老話題了,但我在這裡還是要談這個老話題,有的教師認為小學教學備課只不過是應付檢查而已,不用備課也一樣能上課。其實不然,別小看了現在的小學生,尤其是城裡的孩子,他們想你不敢想的,要是準備不充分,有時會讓你下不了臺的。特別是向教學古詩這類題材,歷史的東西較多。如就教學本課而言,有關“進士”的解釋,有同學就提到了,幸好我在備課時有了準備,不然就要難堪了,所以備課是很關鍵的教學環節。寬備教材,高備學生。

  2,寫字教學與課件的使用:在當前的教學中我們都提倡電化教學,這是先進教學手段。但是我認為在先進的過程中也不能把以往的手段都棄之貽盡,如寫字教學,尤其是我們小學低年級的寫字教學是不可忽視的,教師是學生的活字帖,教師在黑板上的書寫時的落筆、運筆、收筆都是學生學習寫字示範,我們如果只是操作滑鼠演示,站在旁邊進行講解,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讓學生傳承人類的文明,漢字的書寫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這是人文的體現,是電腦無法替代的。課件只是我們教學的手段、是工具而已,只要能服務於教學就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