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詩詞名句集錦

元宵節的詩詞名句集錦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地區和海外華人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元宵節的詩詞名句集錦,希望能幫到大家!

  元宵節的詩詞名句1

  【篇一:《元宵》】

  唐寅(明)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篇二:《京都元夕》】

  元好問(元)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篇三:《永遇樂》】

  李清照(宋)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篇四:《正月十五夜燈》】

  張祜(唐)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篇五:《生查子·元夕詞》】

  朱淑真(宋)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篇六:《上元竹枝詞》】

  符曾(清)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

  元宵節習俗

  中國古俗中,上元節(天官節、元宵節)﹑中元節(地官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漢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1、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一項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文藝遊戲。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開始於南宋。《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為"燈謎"。如今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平平安安。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歡迎。

  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戲曲表演內容。

  歷代人們除遊燈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有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遊戲。

  傳統社會元宵節是城鄉重視民俗大節,在城市元宵喧鬧尤為熱烈,它體現中國民眾特有狂歡精神。傳統元宵所承載節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們逐漸失去共同精神興趣,複雜節俗已經簡化為“吃元宵”食俗。

  2、[舞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龍頭鳥身形象,其後又編排六條蛟龍互相穿插舞蹈場面。見於文字記載龍舞,是漢代張衡《西京賦》,作者在百戲鋪敘中對龍舞作生動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我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象徵。

  3、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我國最早介紹高蹺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幹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

  4、舞獅子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

  民間傳統節目——舞獅子

  5、劃旱船

  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紀念治水有功大禹。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腰間,如同坐於船中一樣,手裡拿著槳,做划行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於我國很多地區。

  6、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兩種。祭祀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7、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粥,有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唸唸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好死。

  《荊楚歲時記》中說,正月十五時候,有一個神仙下凡到一個姓陳人家,對他們說:如果你們能祭祀我,今年就讓你們桑蠶豐收。後來就形成風俗。

  8、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佔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10、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風俗,有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自從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後,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

  元宵節的詩詞名句2

  1、香翻桂影燭光薄,紅沁榆階寶靨勻。——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2、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3、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劉辰翁《永遇樂·璧月初晴》

  4、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晁端禮《水龍吟·詠月》

  5、靄芳陰未解,乍天氣、過元宵。——周端臣《木蘭花慢·送人之官九華》

  6、將壇醇酒冰漿細,元夜邀賓燈火新。——趙時春《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7、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8、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9、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10、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11、錦裡開芳宴,蘭紅豔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十五夜觀燈》

  12、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娥與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清玉案·元夕》

  13、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14、今年華市燈羅列。——趙佶《醉落魄·預賞景龍門追悼明》

  15、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李商隱《觀燈樂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