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里《插秧歌》閱讀答案

楊萬里《插秧歌》閱讀答案

  楊萬里的詩作《插秧歌》描寫了農家的插秧時節的繁忙的景象,充分體現了誠齋體的風格。

  插秧歌

  【宋】楊萬里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溼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注】蒔:移栽植物。這裡指插秧。

  ⑴拋秧:插秧前,須將秧苗從秧畦拔出,捆成小捆,扔進稻田,叫做拋秧。

  ⑵插秧:將秧苗栽插於水田中

  ⑶兜鍪:古代打仗所用的頭盔。蓑:即蓑衣,用草或棕製成,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甲:用金屬或皮革製成的護身裝備。

  ⑷胛:肩胛骨。這裡指肩膀。

  ⑸渠:他,代詞。朝餐:吃早飯。半霎:很短的時間。

  ⑹蒔:移栽植物。這裡指插秧。匝:滿。未匝:指這塊田裡還沒有栽插完畢。

  (一)

  (1)此詩是一幅描繪農忙時節的風俗圖畫,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遊離詩外”,實則堪稱“神來之筆”,請作簡要賞析。(4分)

  (2)這首詩句句平易自然,卻又不乏新奇快語,請結合任意一聯詩句進行賞析。(4分)

  (3)結合詩歌的首聯、頷聯描摹一下詩人筆下的“雨中插秧圖”。(4分)

  (4)這首《插秧歌》似是率口而出,卻又不失耐人尋味的新鮮之意和活潑之趣,請任選一聯簡析詩人是怎樣表現“新鮮之意和活潑之趣”的。(4分)

  參考答案:

  ⑴此句在結構上有承上啟下的作用(1分);內容上用“兜鍪”和“甲”分別比喻“笠”和“蓑”,有一股火藥味兒,暗示搶插稻秧就像一場緊張的戰鬥(2分);也突出了農忙搶種的題旨(1分)。(共 4分)

  ⑵示例:首聯寫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拋”、“接”、“拔”、“插”,四個動詞,準確具體平實,又可暗示分工明確;頷聯點明雨中搶插的情形,以“盔甲”防護之嚴,雨水仍然不免從頭上流入脖頸並沾溼肩膀,不難領會春雨之密、之急、之大;頸聯寫勞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飯讓歇一會兒卻無人答話,連抬頭看一眼的工夫也沒有,如此便寫出搶插的緊張程度;最妙的是尾聯寫出全家其樂融融的畫面,模擬田夫口吻說這塊田還沒插完,讓趕緊照看好那幫鴨鵝,把送飯的也拉上差了。(選以上任意一聯解說,3分)作者運用口語化的語言,隨意擷取田夫的肢體動作和對答語言,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表達效果 1分)(共4分)

  (3)清晨初起,原野濛濛,淅淅瀝瀝的雨下個不停。全家冒雨來到田頭,一個個身披蓑衣,頭頂箬笠,猶如戴盔掛甲、全副武裝計程車兵投入緊張的戰鬥,在白茫茫的水田裡擺開了陣勢,拔秧、拋秧、接秧、插秧,各有所司。不知不覺間,雨勢漸猛,淋得渾身溼透了。(得分點:要用描述性的語言,寫出“全家老少齊動員,冒雨搶插秧苗”給2分;寫出“用全副武裝計程車兵設喻以突出插秧的緊張而有序”給2分)

  (4)答案示例:

  詩的首聯,以極其通俗生動的語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拋”、“接”、“拔”、“插”四個動詞用語直白卻極為傳神,描繪出全家老少齊上陣,為搶農時忙碌不停的場景。

  詩的頷聯,詩人別出心裁地將“斗笠”比作頭盔、“蓑衣”比作鎧甲,用語新鮮活潑,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場緊張的戰鬥;而“雨從頭上溼到胛”明白如話,寫出來雨勢之猛,上下兩句表現出農人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插秧不輟的艱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詩的頸聯,詩人巧妙地插入了畫外音,農婦招呼農夫來用早餐並小憩片刻,可農夫卻依然低頭彎腰勞作不輟。這一“喚”與“不答”,新鮮生動活潑,給緊張的插秧場面以靈動的點染,極富生活的情趣。

  詩的尾聯是農夫岔開農婦呼喚的答話:“搶插還未結束,種下秧苗也尚未挺拔,管好家裡的鵝與鴨,免得它們糟蹋莊稼。”這兩句極富生活的氣息,用生動樸實的語言勾勒出一位時時盡力、事事操心的農人形象。(4分。任選一聯,結合詩句從構思的新巧或語言生動活潑的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二)

  (1)插秧時節農家的繁忙在詩中有哪些具體表現?請加以概括。(3分)

  (2)“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種修辭手法?簡要說明其表達效果。(3分)

  (3)第四聯是田夫回答田婦召喚的話,但第三聯中又寫田夫“只不答”,這該怎麼理解?(4分)

  參考答案:

  .⑴全家參與(1分),冒雨進行(1分),顧不上吃早飯和休息(1分)。

  ⑵比喻(1分)。說明插秧就是一場搶天時的戰鬥(1分),突出了勞動的艱辛(1分)。

  ⑶“只不答”是說田夫沒有答應“朝餐”“歇半霎”(2分);第四聯是提醒田婦看管好家裡的鵝鴨,提防它們到田裡作踐。(2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