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初晴後雨》原文及詩詞註釋翻譯

《飲湖上初晴後雨》原文及詩詞註釋翻譯

  《飲湖上初晴後雨》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作品。一共兩首,第二首廣為流傳,此詩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寫概括品評,尤其是後二句,被認為是對西湖的恰當評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原文及詩詞註釋翻譯,供大家欣賞,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文學網()。

  《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註釋

  飲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飲酒。

  瀲灩:水波盪漾、波光閃動的樣子。 方好:正顯得美。

  空濛:細雨迷濛的樣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著名的美女。

  總相宜:總是很合適,十分自然。

  譯文

  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創作背景

  蘇軾於宋神宗熙寧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這組詩作於熙寧六年(1073年)正、二月間。

  詩詞賞析

  詩的上半首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姿雨態。“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第一首詩可知,這一天詩人陪著客人在西湖遊宴終日,早晨陽光明豔,後來轉陰,入暮後下起雨來。而在善於領略自然並對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詩人眼中,無論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從“晴方好”“雨亦奇”這一讚評,可以想見在不同天氣下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人即景揮毫時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上半首寫的景是交換、對應之景,情是廣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間情景相對,西湖之美概寫無餘,詩人蘇軾之情表現無遺。

  下半首詩裡,詩人沒有緊承前兩句,進一步運用他的寫氣圖貌之筆來描繪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遺貌取神,只用一個既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就傳出了湖山的神韻。喻體和本體之間,除了從字面看,西湖與西子同有一個“西”字外,詩人的著眼點所在只是當前的西湖之美,在風神韻味上,與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相似之處。而正因西湖與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對西湖來說,晴也好,雨也好,對西子來說,淡妝也好,濃抹也好,都無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

  對這個比喻,存在有兩種相反的解說: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妝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濃妝的西子”;一說認為詩人是“以晴天比濃妝,雨天比淡妝”。兩說都各有所見,各有所據。但就才情橫溢的詩人而言,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詩思偶到的神來之筆,只是一時心與景會,從西湖的美景聯想到作為美的化身的西子,從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應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當其設喻之際、下筆之時,恐怕未必拘泥於晴與雨二者,何者指濃妝,何者指淡妝。欣賞這首詩時,如果一定要使濃妝、淡妝分屬晴、雨,可能反而有損於比喻的完整性、詩思的空靈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