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宣言》讀後感(精選10篇)

《共產黨宣言》讀後感

  一、《共產黨宣言》簡介

  《共產黨宣言》(又譯《共產主義宣言》)是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全文貫穿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它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誌。1848年2月21日在倫敦第一次以單行本問世。2月24日,《共產黨宣言》正式出版。

  二、《共產黨宣言》讀後感(精選10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共產黨宣言》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共產黨宣言》讀後感1

  《共產黨宣言》應該是理解共產主義運動和政治理論的必讀書,但是讀起來並不是很容易,一是涉及較多歷史背景,二是其行文習慣和中文還是有較大不同,讀完一遍還是不容易有一個整體印象,需要反覆讀。英文讀起來倒是很有氣勢,修辭也很好,但由於年代隔得較舊,也有很多不常用的詞,有些句子不太好理解。

  《共產黨宣言》誕生的年代是資本主義第一次全球化的時代,它運用唯物史觀分析了資本主義的形成、兩大階級的對立,提出了無產階級消滅私有制、消滅資產階級生產方式的歷史使命。《共產黨宣言》最主要的是第一和第二部分。第三和第四部分,由於時代發展,有些已經過於遙遠了。正如1872年德文版序言所說的:“《共產黨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共產黨宣言》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沒有特別的意義。如果是在今天,這一段在許多方面都會有不同的寫法了”,對《共產黨宣言》的理解,要結合其時代背景,而不應該以教條的方式進行。

  《共產黨宣言》較好地反映了了維多利亞無產階級的生存狀況,但從過去一百多年的歷史看,《共產黨宣言》所預言的工人階級的貧困化、社會簡化為兩大階級、週期性的生產過剩並沒有完全出現,而社會主義國家消滅私有制和實行計劃經濟的實踐則普遍遇到了困難。可以認為,馬克思對於當時資本主義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做了準確的描述和判斷,對解決的方法提出了方向性的判斷,但並沒有提出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後施政的直接藍圖。蘇聯的解體和東歐國家的轉軌,中國轉向市場經濟,讓西方普遍認為資本主義戰勝了共產主義,並一度歡呼歷史終結。冷戰的結束,使得原先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納入全球貿易和資本主義體系,新一輪全球化推動產業向勞動成本較低的國家轉移。過去幾十年,美國企業利潤佔GDP比重上升,工資佔比下降,貧富分化加劇,中位收入停滯不前,這也讓人們不禁疑問:戰後發達國家工人階級狀況的改善,是否部分也是由於存在另一個陣營競爭的結果?一旦可替代的競爭制度不再存在,資本逐利的本能必然將產業轉移到沒有勞工保護、勞動成本低廉的地區,發達國家工人只能承受就業機會消失、收入停滯不前的局面。事實上,貧富分化的加劇會影響經濟增長和恢復,因為富人的邊際消費需求不高,而美國消費佔GDP約2/3,經濟增長嚴重依賴消費。08年金融危機前,美國消費者透過債務增加消費,部分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危機後,舊的借債消費模式不可持續,而量化寬鬆使持有股票的富人財富進一步上升,貧富差距繼續拉大,而大部分新增就業來自低收入行業,工資增長乏力,消費提振困難。這會不會造成另一種相對貧困和生產過剩?歷史仍在發展,輕言結論都是過早。

  一、資產者和無產者

  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資產階級時代,社會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日益分裂成為兩大敵對的陣營,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世界市場的產生: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闢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易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資產階級用價格低廉的商品摧毀了一切萬里長城,迫使一切民族採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使農村從屬於城市,未開化的國家從屬於文明的國家,農民的民族從屬於資產階級的民族,東方從屬於西方。古老的民族工業被消滅了。

  商業危機:資產階級生產力已經強大到了資產階級所有制關係所不能適應的地步,受到了這種關係的阻礙,生產過剩週期性地出現。

  無產階級的產生:由於推廣機器和分工,工人變成了機器的附屬物,只做簡單的操作。花在工人身上的費用,幾乎只限於維持工人生活和延續工人後代所必需的生活資料。工資水平下降、工作時間延長、勞動強度加大。工人變成赤貧者。

  無產階級的政治覺醒:隨著工業的發展,無產階級不僅人數增加,而且結合成更大的集體,力量日益增長,單個工人和單個資產者之間的衝突發展成兩個階級的衝突。資產階級聯合無產階級反對其他階級的過程、統治階級的部分成員降落為無產階級、以及部分統治階級歸附於革命的階級,都給無產階級帶來了教育因素和啟蒙。

  無產階級必須摧毀保護和保障私有財產的一切。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段鬥爭首先是一國範圍內的鬥爭,首先應打倒本國的資產階級。資產階級透過大工業的發展,創造了自己的掘墓人。

  二、無產者和共產黨人

  現代的資產階級私有制是建立在階級對立和一些人對另一些人的剝削上的。共產黨的理論是消滅私有制。

  利己觀念並不是永恆的自然規律和理性規律,而是生產關係和所有制的產物,是由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人對人的剝削一消失,民族對民族的剝削就會隨之消滅。人的意識,會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社會關係以及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精神生活會隨著物質生活的改造而改造。舊思想的瓦解是同就生活方式的瓦解步調一致的。

  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消滅了舊的生產關係,也就消滅了階級對立的存在條件。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共產黨宣言》讀後感2

  作為對馬克思主義學說第一次完整的系統的論述,《共產黨宣言》顯然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它是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寫的黨綱,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檔案。它的發表,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同工人運動結合的標誌。列寧曾說過:“這部著作極其透徹鮮明地敘述了新的世界觀,敘述了包括社會生活在內的徹底的唯物主義,敘述了辯證法這一最全面最深刻的發展學說,敘述了關於階級鬥爭、關於共產主義新社會的創造者無產階級所負的世界歷史革命使命的學說”。

  綱領性的文字比一般描述性的或抒情性的文字更具力量。這是由它本身的性質所決定的。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常被這些文字所感染,充滿了革命鬥爭的激情與衝動,並驚異於這種文字的效用。一種理論在何種程度上才能稱為成功呢?是成功的指導了實踐並取得了與理論本身相契合的結果麼?我們都知道,理論作為一種認識性產物都是包含預見性的,所以有的時候人們會陷入物質和意識的怪圈中,認為理論的指引作用到現實從而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事實上,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這正體現了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

  《共產黨宣言》完整、系統、嚴密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新的世界觀,貫徹了一個基本的思想:每一個歷史時代的經濟生活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馬克思用他經典的唯物史觀剖析了包括整個社會生活在內的普遍現象,在我看來這不僅是哲學研究的一個高峰,更是撰寫“宣言”一類文字的高超手法。以更貼近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的例子生動的說明作者本身的觀點,在同一性中強烈的感染讀者從而獲得讀者的認同。

  透過對部分宣言類書籍的閱讀,我發現了一些它們具有的普遍特徵:第一,立足於某一特定階級。這是非常基本和必要的,一種理論的認可總是要有實踐支撐的。第二,響亮的口號。馬恩在《神聖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等著作中創立唯物史觀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之後,加強了與工人運動的聯絡,特別是注意對德國的“正義者同盟”的聯絡。這個團體透過改變其密謀團體的性質、擴大成員,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組織。它們的口號是“人人皆兄弟”。在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後,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口號改為“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顯然,後者比前者更加明確了自身的奮鬥目標與階級性質。我認為,革命團體成立的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條件就是要讓革命者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在朝著什麼方向努力。只有如此,革命團體才能在槍林彈雨、在狂轟濫炸中擰成一股堅定的力量。第三,與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似乎所有運動的興起之初都會透過強烈的否定前觀念與前現象來樹立鞏固自己的地位,這並不難理解,五四運動是典型的代表之一,透過“打倒孔家店”,否定儒學文化來倡導新思想、新思潮。有的人甚至提出用拉丁字母來替代方塊字。這更是一種出於不安全感的行為。我承認這是新思想立足於世的一種方式,但是人們往往無法掌握合適的尺度,往往會出現偏激的情況從而使事態無法控制。馬恩的進步性在於,他們指出,“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第四,提出革命的任務和目標。《共產黨宣言》指出,共產黨人的任務是消滅資本主義,實現共產主義。前面曾提過明確革命性質的重要性,在此不加以贅述。第五,有基本的線索核心。不管宣言類的文字如何致力於增強其鼓動力,它的始終以說服為中心。文字若想擁有說服力就一定要有主題、有邏輯。馬恩在撰寫《共產黨宣言》的過程中應用了唯物史觀,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這兩對社會基本矛盾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兩大階級的產生、發展,闡明瞭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

  “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係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把人們束縛於天然首長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絡了。它把宗教的虔誠、騎士的熱忱、小市民的傷感這些情感的神聖激發,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事物的兩面性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展現。資產階級在歷史上的確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它打破了封建的各種關係和封建道德觀念,以資產階級的各種觀念和關係取而代之;建立了世界市場;創造了巨大的城市;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摧毀了封建割據的狀態;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等等。但資產階級的作用畢竟有其歷史的侷限性。在我看來,這最大的侷限並不是生產力與私有制間矛盾激化產生的經濟危機,也不是創造了與自己針鋒相對的無產階級,而是“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

  人的情感是最值得尊重和珍惜的。但資產階級卻抹去了一切向來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職業的靈光。把醫生、律師、詩人和學者變成了它出錢招僱的僱傭勞動者。正如馬克思所說的“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於是,這個世界混亂了現實,糟蹋了理想。我們無法從事真正熱愛的行業,更無法自由的做我們更想做的事情。我們無法辨別哪些人是為了夢想在奮鬥,哪些人是為了資本而前行。資產階級創造了一個利慾薰心的時代,卻讓更多的人感覺到了幸福。這到底是一種幸運還是悲哀呢?這樣一個問題常常困擾著我:是知死者樂還是不知者更樂呢?資產階級用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蓋的剝削對人們來說是否是一件好事呢?

  可能這個問題的結果是因人而異的吧。有的人瞭解真相後歇斯底里怨天尤人,有的人寧願無知無畏的生活;有的人則願意清清楚楚的接受自己的命運。第一種人一生只能在體制外生活,並且無法得到幸福;第二種人則成為了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永不停歇的奉獻自己的生命;而最後一種人則成為了哲學家。

  運動是絕對的,社會歷史車輪的運動是永遠朝向前方的。從唯物史觀的角度來看,或許資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就是最大程度最快速地推動社會的前進。“資產階級除非使生產工具,從而使生產關係,從而使全部社會關係不斷地革命化,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生產的不斷變革,一切社會關係不停的動盪,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這就是資產階級時代不同於過去一切時代的地方。從此,人類社會邁入了一個個新的臺階或者說在同一個臺階上不停地踱步。“一切固定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一切神聖的東西都被褻瀆了。人們終於不得不用冷靜的眼光來看他們的生活地位、他們的相互關係”。也許這就是冷漠的人際關係與享樂主義的來源。人們不得不抓住這短暫的光陰及時行樂,每個人都生活在巨大的對與不安全感的恐懼中,所以這才使得這所有的一切變的浮躁並且極端,這才使得要靜下心來生活變的極其的困難。每個人都在生存之上生活之下。也許這就是這巨大鋼輪轉動碾壓的客觀性,社會的進步必然要犧牲掉相當一部分人的幸福。

  《共產黨宣言》還提到了關於世界文學的誕生。世界市場的開拓使新的民族工業的興起提供了可能,這新的工業所需的原料已經遠遠非本地所能提供,交通工具的發展帶了了其他國家的原料,哪怕是極其遙遠的國度。事物的兩面性在此又一次的得到了確證。封閉自守的國家被強行開啟,被瘋狂的掠奪資源,但同時又帶來了新的氣息。“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侷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於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文學。”中國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閉關鎖國的政策愚不可及,成為強國的方法並不是把眼睛閉上,而是睜大眼睛看誰比我們強。盲目自守、腐敗成風使我們淪為半殖民地國家這並不稀奇。稀奇的是我泱泱國人在此等境遇下畏頭畏尾、崇洋媚外。這也是西方“文明”傳播的必然後果。想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卻在每每遭遇質疑時被國人批評的體無完膚,這並不是在一個理性的國度裡應該發生的事。我們要做的不只是學習,還有保護。保護我們的文化,保護我們的文明。正如馬克思所說“克服拋棄舊事物中消極的部分,保留繼承新事物中積極的部分。”

  資產階級帶來了新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帶來了世界文學和先進的交通工具,創造了市場和私有制。但是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於死地的武器,還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人——現代工人,即無產者。正如《共產黨宣言》中提到的那樣:“資產階級愈發展,無產階級也在同一程度上跟著發展。”雖然無產階級在認清自身歷史性質的過程中經歷了不同的階段,但它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是和它的存在同時開始的。他們從個別工人同個別資本家之間的鬥爭,發展為兩個階級之間的鬥爭;從分散的鬥爭到聯合的鬥爭;從經濟鬥爭發展到政治鬥爭,要求成立自己的政黨。“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它是大工業的產物,是最有前途的階級。過去的一切階級只為了奪取政權,取得自己的統治,而無產階級沒有自己的東西必須保護,他們的目的就是消滅整個私有制,解放全人類。共產黨強調所有制的問題,這是最基本的問題。有人反駁說,私有制一消滅,一切活動就會停止,懶惰之風就會興起。但如果這樣說來,資產階級社會早就應該因為懶惰而滅亡了,因為這個社會是勞者不獲,獲者不勞的。這便是資產階級社會的一大不公平之處了,勞動的人並沒有不勞動的人幸福。隨著對工人的壓迫愈演愈烈,無產階級的反抗是必然的。“因為現代的工人並不是隨著工業的進步而上升,而是越來越降到本階級的生存條件以下”。“工人們創造的東西越完美,他們自己就越卑賤”。於是,馬恩提出了這樣一個鮮明的理論觀點,那就是“當它不得不讓自己的奴隸落到不能養活它反而要讓它來養活的地步,社會再不能再它的統治下生活下去了”。這便是資產階級必將失敗而無產階級必將勝利的理論依據。

  工人鬥爭想要勝利也是需要許多條件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就是團結。而資產階級生產力的發展正為工人的團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鐵路等交通工具的興起把各地的工人們聯絡起來,將許多地方性的鬥爭匯為全國性的鬥爭從而匯合成階級鬥爭。而鬥爭轉化為起義的基礎條件是,一旦發生衝突,生活上要有所保障。正如我們所看到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佔有資本,如果缺乏生活保障,工人們就無法大規模的起義,這就是人思想的無限性和自身有限性的矛盾所在了。於是工人開始成立工聯,聯合保衛自己的工資。起義的發展極為迅速,甚至以聖西門、傅立葉、歐文為代表進行了早期的共產主義嘗試,歐文建立了新拉納克村社以達到人人平等,消滅剝削制度,但最後由於種種問題而破產。

  在第二章中,馬恩分析了共產黨的性質、基本觀點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基本觀點。指出,共產黨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定的部分,實現共產主義必須透過無產階級專政,消滅階級,使國家逐漸消亡。事實上,對於這一點我有些不同的觀點。隨著當今經濟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的發展,我們越來越證明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可行性。但國家的消亡是否有必要呢?馬恩認為:“人對人的剝削一消滅,民族對民族的剝削就會隨之消滅”。道理是有的,但我始終認為人的情感是需要尊重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也是人的情感的一部分,如果百年之後整個世界都實現了共產主義,那麼是否是將我們情感中的一部分硬生生的剝離了呢?我們的子孫將永遠無法體會到五星紅旗飄揚升起時的驕傲。也許國家的消亡會使工人的剝削煙消雲散,但更好的方案難道不是既消滅了剝削又儲存了我們完整的情感麼?

  在第三章,馬恩批判了當時流行的各種假社會主義的流派,深刻的分析了它們產生的社會階級根源與本質。《共產黨宣言》將當時的假社會主義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反動的社會主義。包括封建的社會主義、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其中,德國的或“真正的社會主義”指的是以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和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觀點去解釋社會主義,以人性論、人道主義冒充社會主義的學說。第二類是保守的或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這是資產階級中的一部分人群打著社會主義的旗號,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改良,並把所有有利於資產階級的事情,都說成對無產階級有利。第三類是批判的空想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在我看來,這一類的流派的問題在於他們對資本主義的生產狀況認識不清。馬恩肯定了空想社會主義的歷史作用“提供了啟發工人覺悟的極為寶貴的材料”;對未來社會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設想和“積極的主張”。

  在第四章,馬恩闡明瞭共產黨人的策略原理:無產階級要為最近的當前的利益而鬥爭,在參加當前的鬥爭時不能忘記自己的最終目的——實現共產主義。體現了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的辯證統一,也體現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

  閱讀《共產黨宣言》是一個令人享受的過程。文字的應用、思想的碰撞以及對馬恩強大的理論預見性的欽佩常常激盪左右。正如最後一段寫到的: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佈: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共產黨宣言》讀後感3

  有很多人說,現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倒像是社會主義,而社會主義國家像是資本主義。而在百多年前的馬克思、恩格斯是否會想到當年他苦心寫下的《共產黨宣言》在今天會有何作用。今拜讀此文,感慨頗多。

  大家知道,《共產黨宣言》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寫的,1848年2月在英國倫敦用德文首次發表。它是全世界共產黨人的第一個綱領性檔案。它的發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這部著作篇幅不大,只有3萬多字,但在世界上的影響卻是巨大的。由於它的問世以及由馬克思、恩格斯所開創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世界上產生了數以千計的共產黨組織和社會主義組織,產生了一批社會主義國家,從根本上改變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由於它的問世以及馬克思主義其他著作的發表,馬克思被評為世界公認的人類千年最偉大的思想家。《共產黨宣言》在世界上傳播非常廣泛,其發行量僅次於《聖經》,被翻譯成200多種文字,不僅成為全世界共產黨人和一切進步人士必讀的著作,而且成為美國等世界許多國家大學生的必讀書。

  《共產黨宣言》對中國的發展更具有決定性意義,它不僅影響了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等歷史偉人,而且影響了整個中華民族近百年的社會歷史走向。我們的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乃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都與《共產黨宣言》思想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絡。例如,我們在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中實行的土改制度、多種經濟並存制度,在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初期實行的合作經濟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8小時工作制度、義務教育制度等,改革開放以來實行的多種經濟制度、累進稅制度、新型的社會福利制度等,都與《共產黨宣言》思想聯絡在一起。今天我們講“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也都是對以《共產黨宣言》思想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運用和發展。

  當然讀此文的不只是共產主義的信仰者,還有很多“資產階級”。他們更有興趣瞭解《共產黨宣言》,更有興趣按照其中的某些做法來實踐,做的可能比共產主義信仰者更加好。所以,共產黨宣言裡的觀點與論述。在今天,有很多感覺好像有顛倒是非的感覺。我們總是在試圖解釋歷史。讀過費正清的《萬曆十五年》後,發現我們的每一個社會的主流思想都在用各自獨特的方式解釋著相同的歷史。當然各自的到的結果是由不同的。將階級鬥爭視為人類歷史的主軸,與其說是全面考查多種因素後的結論,不如說是分析歷史的預定框架。因為,當你相信存在著階級時,你總能從歷史中“發現”各種“階級”;當你相信階級鬥爭主導著歷史發展,那你也總能“發現”相應的線索。只是被發現的這些“階級”、“鬥爭”往往需以“不同形式的”作為修飾,以確保歷史紛繁表象下的“本質”能夠符合先定的假設。但是,“階級”之類的名詞終究只是一個標籤――一個需要主觀界定的概念,而非事實存在的實體。因此,這種分析框架的意義實際上不在於發現諸如“階級”之類的歷史事實(它根本無法發現),而只在於為歷史事實提供一種解釋,即將人們歸於不同的階級從而基於階級的視角來理解歷史的因果關係。然而,任何一種解釋(自然科學的、社會科學的、歷史學的)都是有根據(解釋框架本身的思想根據以及解釋所選用的事實根據)的發明而不是發現,忽視這一點往往使得學術理論成為教義、相應的實踐成為專斷。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評判解釋的優劣,但是,對於紛繁複雜且無法重複的歷史,是否存在所謂正確(自然科學領域中的含義)的解釋,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即便我們不再奢求“正確的”解釋而只滿足於“合理的”解釋,我們也還要注意到解釋合理性的證明不能來自其使用的解釋框架本身,否則那便成了迴圈論證。

  忽視以上觀點的危險在於:當這種分析框架被視為發現而不是解釋歷史事實的手段時,它便可能篡奪歷史事實所具有的真理性;而它被武斷地視為唯一正確的解釋手段時,理解歷史的其他可能路徑便被堵死了。

  想一想現在的社會現象,“被”這一動作到處可以見到。其實最多的是在看不見的情況下,在你我不知不覺時,就已經“被代表”了,這是最悲哀的事情。為什麼呢?因為在我們還沒有出生時,我們就被貼上了不同的標籤。沒有人能逃過這一切,人嘛,生來就是社會的人。借用蘇格拉底的話“離開城邦的人,非神即獸”。我們是無產階級,這一稱呼在某個年代珍貴得很,為此我們的父輩放下了所有能放下的東西來贏的這一稱謂。我們並沒有創造,而是被創造了。因為人人平等的事實只在書本里有,現實中你必須選擇這個一分為二的現實。我們應注意到,將資產階級視為統治階級,可能只是給具有較大政治影響力的人群貼上資產階級的標籤而已,這種可能的一個證據便是那些無法算作是資產者的“統治集團”成員常常被冠以“資產階級代言人”的頭銜。簡而言之,即便你的身不是資產階級的身,那你的魂也必是資產階級的魂。此類萬用靈藥的過分使用有削現實之足以適理論之履的嫌疑。

  即便假定的確有一個叫做資產階級的群體處於統治者的地位,那麼我們仍然需要思考的是:在這個變化發展的社會中,階級的構成是靜止不變的麼?顯然不是。在現實世界中,資產階級的邊界本身就是模糊的,而且其構成也在不斷地變動,這也就意味著一個靜止不變的統治集團是不存在的。那麼,倘若上升到資產階級統治集團的通道是暢通的、機會是平等的,那麼階級間的不平等難道不是可以視作一種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不平等麼?那種一勞永逸消除一切不平等的企圖已經被證明是一種烏托邦的夢幻,這提醒我們如果結果的不平等註定無法完全消除,那麼我們顯然更應當追求機會的平等。

  也因此,階級鬥爭的話語,只有在作為爭取機會平等這一有限目標的一種手段時,才是有意義的。當它一旦企圖超越這一目標而要求徹底的平等時,便註定失敗並被人拋棄。這種失敗,一方面根源於絕對平等的不可能,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階級鬥爭本身的悖論所致。這個悖論(也是階級鬥爭的危險之處)就是:人們透過建立階級認同以及階級鬥爭來爭取虛無飄渺的更大自由的時候,往往必須首先放棄自己僅有的自由。這種對個人自由的踐踏,乃是對階級鬥爭的虔誠信仰及由此產生的對強有力的統一組織的需求的極可能的結果。當然,階級鬥爭理論完全否認這種踐踏,它認為階級成員因有著共同的目標而沒有本質的利益分歧。然而,當我們回想一下階級本身歸根結底乃是一種人為的規定――一種標籤的話,那麼關於存在著共同的目標以及沒有本質的利益分歧的說法也就頗為可疑了。換言之,如果階級鬥爭的理論將這種否認完全或部分地建立在關於存在階級的先定假設之上,那麼這很難說是有力的辯護。

  宣言還是那個宣言,社會已不再是那個社會。然而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還在人們的空中相傳。還有誰有當年那種激情與熱血,為了一個不可能是想的理想,其實並不合理的說辭而做出犧牲。站在高處的人在說著,坐在地上的就好好的聽著。在馬克思所認識的世界裡,即在“歷史規律”支配的世界裡,似乎沒有自由意志可言;正如無產階級註定獲得解放一樣,資產階級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註定滅亡。然而現實表明,資產階級顯然不是“歷史規律”的馴服的奴隸。

  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和反對者會用檢驗真理的方法宣佈,人的能動作用是很強的。合法性是可以創造出來的。我個人也堅信這一點。不然射虎豈不是又要來一次大整合。

  《共產黨宣言》讀後感4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派和德國的警察,都聯合起來了”。這是偉大著作《共產黨宣言》的開篇,僅僅是這個簡短的開篇就把我深深的震撼了。馬克思把新生的共產主義思想比作“幽靈”,共產主義的傳播被稱之為“遊蕩”。我從這字裡行間看出共產主義者對舊勢力的諷刺與不屑,看出了共產主義者的謙遜與低姿態,他們不會冠冕堂皇的標榜自己,炫耀自己,他們從不說自己是救世主,他們只會說“全世界無產階級的人們,聯合起來!”

  “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我想如果沒有這樣一本宣言,沒有這樣一種思想,那些在亂世裡苦苦思索救國之道的仁人志士們仍然眉頭緊皺,中國結束不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始終處於相互對立的地位,進行不斷的、有時隱蔽有時公開的鬥爭”。有壓迫就一定有反抗,在戰亂與硝煙的年代裡,社會只能緩慢的進步甚至是退步。真正造福人類的是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嗎?不是,有人用火藥肆意擴張,有人把它當成觀賞的玩意,有人用指南針橫跨大洋,測世界版圖,有人卻只能用它看風水,當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被風沙吞沒的時候,誰還記得它當初的風采?再恢弘的建築,幾千年後,不是黃土一抔,就是僅供後人欣賞。只有這薄薄的一冊宣言,是真正造福人類的東西,它是古蜀的都江堰,是秦的長城,當一切被時間沖刷的消失殆盡的時候,只有它還熠熠發光!

  《共產黨宣言》通篇體現歷史唯物主義的社會發展觀。《共產黨宣言》不僅全面系統地剖析了資本主義誕生、發展到必然滅亡的歷史過程,而且也預測了未來社會的本質特徵。我黨倡導的科學發展觀是結合時代特徵和中國國情對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觀的運用、創新和發展。今天我們從科學發展觀的視角重讀《共產黨宣言》,仍會獲得頗多教益。

  1848年2月24日,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在倫敦第一次出版。這個宣言是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委託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綱領。 《共產黨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1872年—1893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先後為《共產黨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蘭文、義大利文版撰寫了七篇序言。七篇序言簡要說明了《共產黨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歷史地位,指明《共產黨宣言》的理論原理是歷史唯物主義,並根據無產階級革命的經驗和教訓,對《共產黨宣言》作了補充和修改。

  《共產黨宣言》讀後感5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它簡短的篇幅中隱藏了巨大的價值,對全世界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開闢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銳利的思想武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人類文明史上,傳世名著數不勝數,但沒有哪一篇能夠像《共產黨宣言》那樣在中國人民,以至全世界人民心中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和能量。對此,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首先,共產主義信念是實現共產主義的前提,是共產黨員的精神支柱。共產黨員如果失去了它,就會迷失方向,甚至喪失無產階級的立場。實現《共產黨宣言》提出的共產主義的目標是一個很漫長的歷史過程,當前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比較落後,社會上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因此,作為一名大學生,要想實現共產主義這一偉大目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堅定理想信念,磨礪意志,克服重重困難,加強信仰的修養,為實現共產主義目標而不懈奮鬥。

  其次,與時俱進的思想是實現共產主義的關鍵。《共產黨宣言》在1872年、1882年、1883年和1888年的序言中都對其中的內容作了一定的修改、補充和完善,使之能夠隨時隨地都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因此,我們從中可以看出,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一貫以來的理論品質,也是他永葆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因此,在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科技、文化、軍事等各方面的飛速發展,我們只有不斷的去創新,緊跟國際潮流才不至於被社會淘汰,甚至引領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

  總的來說,沒有《共產黨宣言》就沒有馬克思主義,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和改革開放的今天。歷史證明,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必將指引中華民族走向輝煌。而《共產黨宣言》在繼承中發展,在實踐中創新,成為了中國共產黨歷經風雨永葆強大生命力的源泉。

  《共產黨宣言》讀後感6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又一次重溫了這部我最喜愛的著作《共產黨宣言》,雖然篇幅不長,可是卻內容詳盡,意義深遠。我讀完《共產黨宣言》,心中不由得感慨而激動。這部有著深刻歷史意義的宣言,不僅對當時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階級對立和鬥爭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為無產階級的鬥爭指明瞭方向。在書中,句句發人深省且深入問題重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這部心血,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對我們分析和理解當今國際政治經濟局勢以及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仍舊有著深刻的借鑑和指導意義。

  《共產黨宣言》並非那般枯燥,其文筆也著實是不錯的:文章邏輯之優美,內容概括之強勁,語言敘述之嚴密,讓我覺得幾乎可以把其當做語文文章訓練來閱讀;但或許因其性質的特殊,又讓我不得不以更為理性的思維去分析其真理所在。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派和德國的警察,都聯合起來了。”這句前言中所講的,正是當時歐洲社會的普遍情況,所以正文的第一部分,馬克思和恩格斯便對“資產者和無產者”進行了分析討論。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此作出了科學而理性的分析,任何的時代都有對立階級的存在:自由民和奴隸、貴族和平民、領主和農奴、行會師傅和幫工。不論時代差異和階級差別,他們都有共同的屬性――壓迫者和被壓迫者。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於社會各階層以及政治經濟情況的實地考察和詳細分析,向後人展現了一幅清晰真實的社會現狀圖。所以我認為對於每一個信仰馬克思主義和立志為社會主義奮鬥的人而言,瞭解它是十分必要的。並且,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於社會問題的客觀性研究和描述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這是我閱讀這本書所學習到的一個重要的心得體會。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客觀地分析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同時,還肯定了資產階級的歷史積極性。資產階級對於近代社會的促動作用,無疑是應當肯定的。這是一種嚴謹客觀的學術態度。故在我們今後的學習或是生活中,都應當尊重歷史,尊重事實。

  《共產黨宣言》的第二部分,著重分析了“無產者和共產黨人”,文中的話語言簡意賅,擲地有聲:“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們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則,用以塑造無產階級的運動。”“共產主義的特徵並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這些都成為我印象深刻的經典語句。透過嚴謹的分析,詳細的闡述,宣言讓世界上各國無產階級看到資產階級本質和弊端,明確了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促使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為自身乃至全人類的解放而奮鬥,實現共產主義。

  縱觀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總是從野蠻一路走來。資產階級的發家史,也是一部我們無產階級的血淚史。資產階級正是在透過建立海外殖民地和在國內的圈地運動,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然而,在資產階級的發展過程中,鬥爭仍在繼續,因為矛盾始終存在。這個矛盾,就是因為資產階級無情的佔有工人的剩餘價值。在《共產黨宣言》發表到現在的一個半世紀多的時間裡,人類歷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隨著生產力的長足發展和工人階級的不懈鬥爭,當代社會經濟結構和工人階級的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63年前,當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以無比巨大的理論威力、思想鋒芒和戰鬥精神令西方統治階級發抖時,中國正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163年後的今天,社會主義中國昂然屹立於世界東方,中國共產黨以科學發展觀的先進思想,迎接著世界變局的挑戰。從《共產黨宣言》到科學發展觀,濃縮了163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更顯示著中國共產黨90年奮鬥發展的輝煌。90年旗幟高揚,從民族獨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國家富強,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旗幟;90年與時俱進,以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黨的四代領導集體,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結合起來,指引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

  照亮征途,指引方向――90年來,《共產黨宣言》的真理之火在我們中華大地始終高高擎起,指引我們中華民族從貧困弱小走向繁榮富強。站在新世紀的起跑線上,當我們以歷史的目光來洞察90年的風風雨雨,回顧中華民族頑強奮起的歷程,必然發現一個堅強的屬於我們人民的民族脊樑――中國共產黨;必然發現一個偉大的思想燈塔――馬克思主義。歷史雄辯地說明,沒有《共產黨宣言》就沒有馬克思主義,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和改革開放的今天!在人類文明史上,有過許多傳世名著,但沒有哪一篇能夠像《共產黨宣言》這樣牽動全世界最廣大人民的心魄。這不僅在於它第一次比較系統地闡明瞭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還在於它鮮明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不是僵死不變的教條,而是不斷髮展的理論。

  從《共產黨宣言》到毛澤東思想、從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再到科學發展觀,160多年風風雨雨,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隨著實踐的發展,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保持著旺盛的生機與活力。開拓,才有出路;創新,才能發展。創新是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律,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精神,是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反映。在充滿挑戰和機遇的國際環境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只要按照胡錦濤同志關於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開拓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能夠實現。

  在當今社會,認識和理解真正的共產主義,是十分必要的。雖然我們身處在社會主義社會,但是卻不一定了解真實的共產主義以及相關的理論知識。經常是道聽途說,甚至有三人成虎之勢。閱讀共產主義的理論文字,在今天仍舊是必要和必需的。不管是抱著怎樣的政治信仰與價值觀,身處於社會主義社會,身處於21世紀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並存的今天,這一切都不會過時。當然,對於共產主義我的理解還是非常粗淺的。我會在日後,課下更多地閱讀關於共產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理論書籍,充實自己頭腦中的知識。

  《共產黨宣言》讀後感7

  《共產黨宣言》是與時俱進而非過時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極力追求的“普遍性”遇到的外來障礙,就其性質來說是資本本身異化的產物,只能到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中去尋找。換句話說,資本的擴張帶來的一系列矛盾是資本主義本身無法克服的。“資產階級無意中造成而又無力抵抗的工業進步,使工人透過聯合而達到的革命團結代替了他們由於競爭而造成的分散狀態。”只有工人階級的聯合的制度,即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從根本解決資本面臨的問題。

  然而,隨著前蘇聯的解體和東歐劇變,馬克思的理論似乎不吃香了,如火如荼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一時沉寂下來。一些傖俗勢利小人趁機發難,聲討馬克思主義的種種“罪惡”,歡呼馬克思對共產主義美好理想的預言已被歷史宣判為失敗。一些原本對共產主義理想懷有憧憬的人們也對前景產生了迷茫。然而,《共產黨宣言》宣傳的理論真的過時了嗎?

  《共產黨宣言》第一節的第一句話說:“到目前為止的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這是斬釘切鐵的話了。《共產黨宣言》的第一部分對資產階級的歷史地位有肯定方面的評價,“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有人會覺得疑惑,一個以批判資本主義為己任的人為何還會如此的推崇其生產方式?聯絡到現實,不少人在改革的條件下初步獲得了好處,便固守既得的經濟利益,為了達到目的甚至不則手段。在他們看來連馬克思都肯定了資本的生產方式,那麼這一資本積累階段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為加速這一過程的付出代價就是必須的。

  是的,改革意味著重新調整生產和社會結構,不得不觸及部分社會集團、階層的某些利益,成本與代價也難免。問題在於改革的成本與得益是否相符?現在看來我國的工人、農民承擔了改革的大部分成本,他們甚至會面臨下崗、失業的危險。可他們的所得的實際收益又有多少?如果一切都向資本看齊,而將社會分配不合理的現實棄之不理,我們就可能有違於改革開放的初衷,有違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鄧小平同志將社會主義定義為:“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我們也經常被告知市場與資本同樣有著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它不可能自動的將一個社會帶入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那麼出路何在?

  《共產黨宣言》讀後感8

  《共產黨宣言》是科學共產主義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它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剛剛發表,就迎來了歐洲1848年的革命風暴。

  《共產黨宣言》完整、系統而嚴密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思想;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特別是它的階級鬥爭學說;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和發展規律,論證了資本主義滅亡和社會主義勝利的必然性。《共產黨宣言》論述了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的偉大歷史使命;闡述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闡明瞭共產主義革命不僅要同傳統的所有制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而且要同傳統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闡明瞭共產黨的性質和任務。這部著作從誕生起就鼓舞和推動著全世界無產階級爭取解放鬥爭,成為無產階級最銳利的戰鬥武器。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國際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國千百萬工人共同的綱領。

  半個多世紀以前,當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以無比巨大的理論威力,思想鋒芒和戰鬥精神令西方統治階級發抖時,中國正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173年後的今天,社會主義中國昂然屹立於世界東方,中國共產黨以懷著崇敬的心情閱讀了《共產黨宣言》這部慕名以久的著作,我感慨很深。這部有著深刻歷史意義的宣言,不僅對當時資本主義社會中的階級對立和鬥爭進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為無產階級的鬥爭指明瞭方向。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對我們分析和理解當今國際政治經濟局勢以及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仍舊有著深刻的指導和借鑑意義。

  《共產黨宣言》讀後感9

  梁啟超前輩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宣言的創作者是兩個青年人——馬克思和恩格斯,宣言中通篇充斥著火熱戰鬥的青春激情,充滿著對資產階級的無情批判和對共產主義的無限憧憬。與資本主義堅決分隔,同腐朽的傳統觀點徹底決裂,敢於向世界說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其背後的決心與信心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反觀中國,青年對於宣言傳播推廣也產生著巨大的影響。1920年浙江青年陳望道寫成了最早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毛澤東在青年時期也接受了宣言的精神,1939年,他對黨內同志感慨道:“《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只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閱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我寫《新民主主義論》時,《共產黨宣言》就翻閱過多少次。”不僅如此,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程序中,宣言還成為黨的青年幹部的必讀書,引導著無數青年明確目標和理想,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而如今作為青年的我們,身處社會主義發展新階段,更應像前輩們學習,不斷研讀宣言內容,繼往開來。在社會主義發展中,學習社會主義理論和思想,結合實踐不斷為宣言及中國特色社會理論增添新鮮有活力的內容,為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

  “修其業,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共產黨宣言》如同“其業”,我們則是繼往開來、傳承其業的後人,唯有不斷研讀、學習、發展宣言內涵思想,其在世界之林中方能屹立不倒,在歷史長河中方能繼續前行。閱讀《共產黨宣言》使我受益匪淺,在今後更要不斷閱讀理解其深層思想,應用於實踐生活之中,真正做到繼承革命使命,順應時代而行。

  《共產黨宣言》讀後感10

  我是一名剛剛提交入黨申請書的積極分子,對於共產黨的理論認識尚屬最初級的階段。從小到大,對理論的接觸也僅限於政治課上學習的內容。但是,一直以來我就是在學習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蹟的氛圍下成長生活的。抗日時期在日軍的鍘刀下英勇就義的劉胡蘭,身材不高且當時還是個孩子的手持炸藥包嘴裡喊著“為了新中國,前進!”的董存瑞,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家衛國,被稱為“最可愛的人”的朝鮮人民志願軍邱少雲烈火焚身的事蹟。這些書本上的人物都讓我覺得,真正的共產黨員是為了理想和人民的幸福,敢於獻出生命的英雄。少年時期的我,成長在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中國,這一切都讓我們這一代人沉浸在幸福中,不能體會到革命先烈所面臨的抉擇。

  透過黨支部的讀書會,我們集體閱讀《共產黨宣言》,在熱烈討論中,使我認識到自己對理論的學習和理解有很大的不足。可以在讀書會這樣的活動中,跟同學們學習,向老黨員請教,才能夠儘快提高自己的覺悟和認識,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摒棄以前那種因為自己不是共產黨員就在思想上放鬆的錯誤認識,積極學習,努力進步。

  《共產黨宣言》是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第一個綱領性文獻,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誌。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出共產主義運動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第一次認真閱讀經典理論著作,我就被深深吸引。《共產黨宣言》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資產者和無產者”、“無產者和共產黨人”、“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文獻”、“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由於對理論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有限,我對於資產者和無產者一節有較多的理解和反思,因此,本篇讀書筆記主要是對這一節的一些體會。後面幾節我以後會仔細閱讀,並向支部內的老黨員學習請教,利用身邊的資源儘快提高理論知識。

  在“資產者和無產者”一節中,作者對歷史上各個社會的社會分層進行了詳細地闡述:“在過去的各個歷史時代,我們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社會完全劃分為各個不同的等級,看到社會地位分成的多種多樣的層次。在古羅馬,有貴族、騎士、平民、奴隸,在中世紀,有封建主、臣僕、行會師傅、幫工、農奴,而且幾乎在每一個階級內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階層。”透過閱讀《共產黨宣言》,我學習到資產階級的統治將傳統的社會分層體系打破,將社會分為資產者和無產者兩個對立的階層,這種社會結構是不穩定的,其結果是全世界無產者提高認識,團結起來,透過一系列的革命方式。它預言道: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對我國目前的社會分層狀況,我主要是透過社會學專業課的學習中得來的。李強教授在《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分層》一書中將“社會分層”定義為:社會分層是指社會成員、社會群體因社會資源佔有不同而產生的層化或差異現象,尤其是指建立在法律法規基礎上的制度化的社會差異體系。新中國的社會分層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的社會分層是具有不流動性的身份制決定的政治分層,改革開放以來逐漸轉變為經濟分層。文章中提到:在我國從身份分層向經濟分層演變的時期,我國最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發展的時期,但是,這一時期卻又是矛盾最易激化的時期。這就是中國在社會分層方面遇到的最大問題。在現實生活中,確實能夠看到社會分層轉變後的社會矛盾對立,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問題,例如,官二代、富二代,造成人們對社會財富和流動機制不平等的不滿情緒,強拆、暴力,關係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存保障等等。

  社會分層或者階級存在問題,李強文中還提到:如果人們之間的地位差異或地位不平等是不能消除的,讓最適當的人處在最適當的地位上是公平的。而在《共產黨宣言》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階級在各個社會中都是存在的,比較發現封建社會的分層更為多元和複雜,而資本主義社會的分層由於是兩極對立,是非常不穩定的,而且人們之間缺乏傳統的情感,因金錢關係變得人情冷漠,因技術的發展而缺乏人性的關懷。

  《共產黨宣言》中關注階級之間的對立關係,其實也是關注工人無產階級的生存問題。生存問題是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最根本的問題,即“民生問題”。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更加註重以人為本,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註重統籌兼顧,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其中,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可以說,我對《共產黨宣言》中的理論還有很多不理解,是需要認真學習的。我相信,只有認真閱讀經典著作,在討論和理解的過程中,才能提高理論修養和思想認識,進而成為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我知道,前面的路還很長很艱苦,但我已下定決心,堅定地走下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