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社會治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體會(精選5篇)

基層社會治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體會(精選5篇)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基層社會治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體會(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基層社會治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體會1

  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在新時代條件下,向著更高奮鬥目標的新追求,是完善基層社會治理,構建人與人、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內在要求。

  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發動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

  開展“共同締造”活動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載體,我省廣泛開展此項活動,體現了在“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過程中,更加註重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這也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有力之策,更是黨員幹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的創新之舉。

  極目新聞記者在湖北荊州走訪瞭解到,一些地方將“共同締造”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廣泛發動人民群眾,探索出一些新業態、新發展方式和新治理模式。其中較為典型的就是江陵縣正在全縣如火如荼開展的“共享農莊”建設。

  所謂“共享農莊”,就是主打“政府主導、集體組織、群眾參與”的組合拳,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盤活閒散的資產資源、人力和資金,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讓想創業的人有機會、想幹事的人有平臺,切實增強了發展內生動力。

  具體來說,就是由鄉鎮和“村兩委”將各村閒置的場地進行改造,建成基於共享模式執行的農莊,村民自主產權的閒置場地也可進行折資入股,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的要求,將“共享農莊”打造成集鄉村旅遊、餐飲、服務、休閒等於一體的綜合體,其業務是廣泛承接農家樂業務、鄉村紅白喜事,以及提供鄉村旅遊人群的配套餐飲和休閒服務等。

  江陵縣資市鎮古榆樹共享農莊一景同時,“共享農莊”的管理人員、勞務人員,以及餐飲服務中的菜餚燒製、原材料供應等全部由村民共同承擔,每家每戶出人、出資源,進行共同參與和管理,也可引進市場主體進行管理。最關鍵的是,所取得的收益由村民共同分享,年底還有股金分紅,讓參與者有獲得感。而整個“共享農莊”的建設本身就讓鄉村環境進行了提檔升級,惠及的還是人民群眾。

  從目前的探索看,江陵縣多個鄉鎮的探索已經取得明顯成效,極目新聞記者在江陵縣資市鎮的一家共享農莊採訪時,有村民欣喜地說:“農莊業務太忙了,大夥兒現在都忙不過來,擰成一股繩幹事業,還有收益和分紅。”

  從群眾對極目新聞記者的表述中,不難看出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得不說,“共享農莊”模式的探索是真正將“共同締造”理念的核心吃透。共同締造,最終要實現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共享農莊”不就是在全鏈條、全過程、全方位發動群眾共同參與的生動實踐嗎?

  江陵縣秦市鄉淘龜樂園共享農莊景緻江陵縣“共享農莊”的探索,還有重要一點就是,它不僅針對性地解決了鄉村集體經濟不強、鄉村發展要素不充分、鄉村就地創業平臺不多的三個困擾。這是在深層次圍繞發展所需、基層所困、群眾所盼,解決問題根源的實踐。

  “共享農莊”的實踐探索還極大激活了鄉村振興的活力。江陵縣按照以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旅遊發展為主導,深入推進“農文旅融合小鎮”建設,打造“一鎮一特色、一村一味道”的“共享農莊”,深刻體現了“共同”這個核心,“締造”這個關鍵,讓最廣泛的人民群眾變成“我們”——共同創造、締造幸福生活。

  基層社會治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體會2

  伴隨著“五共”模式的深入開展,雷家壋社群深刻領悟共同締造理念,強化黨建引領,廣泛發動群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紮實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形成“支部引領、黨員牽頭、群眾參與”的良好氛圍。

  社群“兩委”透過搭建群眾議事平臺,將居民關心的“小區發展規劃”“民生設施建設”“老舊問題”等事項列入其中,做到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透過建立微信群、入戶走訪、群眾代表會議等方式,廣泛徵求大家意見建議。截至目前,累計收集意見78條,已協商解決問題11個。

  環境改造完成後,如何維護管理是關鍵。社群改革創新,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推行“代表群眾選、專案代表定、建設群眾幫、建後大家管”工作法,制訂“門前三包”“環境共掃”等制度;鼓勵居民針對社群環境衛生、公共空間管理、生活垃圾分類、住房安全隱患等內容,共同商議擬訂《居民公約》並監督執行;定期開展“菸頭換雞蛋”、環境衛生評比等活動,評比結果在全社群公示,讓居民成為管理維護的主體,逐步改善人們生活習慣,把環境持續扮靚。

  透過開展美好環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歷時5個月時間,轄區改造的二輕宿舍、教工宿舍、102號宿舍、104號宿舍、民政宿舍、運政宿舍、路燈宿舍、香料廠宿舍、康復醫院宿舍、福利院宿舍、精醫小區等11個老舊小區全部完成雨汙分流、下水管網疏挖、道路硬化、外牆粉刷、樓道窗戶更換、“飛線”整治,新增晾衣杆等基礎設施改造工程。後期,社群還將持續推進非機動車停車棚修建、引進“簡易物業”管理等工作,並建立長效機制,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基層社會治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體會3

  2022年10月11日,湖北省法院召開發揮人民法庭職能作用服務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工作座談會,中基層法院、人民法庭代表參加會議並作了交流發言。10月25日,湖北省法院《關於發揮人民法庭職能作用參與和服務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指導意見》印發,在全面學習的基礎上,來看看他們怎麼說。

  江夏區法院烏龍泉法庭庭長 石英:

  湖北省法院《關於發揮人民法庭職能作用參與和服務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指導意見》出臺的非常及時,為我們人民法庭緊扣“三個便於”“三個服務”“三個最佳化”工作原則,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參與和服務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做出了明確的`指導。下一步,我們烏龍泉法庭將按照《指導意見》要求,繼續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堅持依靠黨委領導,高位推動人民法庭規範化建設。

  創新打造一庭一品,最佳化法庭佈局。緊貼實際、因地制宜,找準司法服務“五個江夏”建設、“五穀”共建發展戰略的切入點、著力點,努力開拓“一庭一特色、一庭一品牌”的生動局面。充分發揮五個法庭“緊鄰長江+環繞樑子湖”的地理優勢,最佳化“五星環湖”佈局,加強環境資源審判,擦亮五里界人民法庭環境資源審判品牌。把握金口通用汽車城建設機遇,推動金口人民法庭打造汽車行業特色法庭,在通用產業園掛牌成立法官工作室,為汽車產業鏈企業當好司法“店小二”。利用靈山礦苑文旅區、茗泉谷農業園等發展利好,推動烏龍泉人民法庭打造現代農業服務法庭。結合山坡光明茶、法泗大米等農特產品優勢,推動山坡人民法庭打造特色農業服務法庭,在光明茶廠設立茶園法庭,助力茶業健康經營發展。依託湖泗人民法庭打造農旅融合服務法庭。

  強化基層設施建設,夯實基層基礎。貫徹落實《人民法院法庭建設標準》和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建設管理技術標準》,以“開庭辦案科技化、訴訟服務便民化、文化建設特色化、駐庭生活庭院化”為目標,在省、市兩級法院的指導下,爭取區人大、區委的支援,把“人民法庭規範化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抓牢抓實。

  二是堅持集聚解紛合力,耐心推動基層矛盾實質性化解。

  傳承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融入地方黨委領導下的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建立健全與綜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調解組織、基層自治組織的協作機制,更好發揮人民法庭在基層治理中的參與、推動、規範和保障作用。之前,烏龍泉法庭聯合烏龍泉司法所建立破解烏龍泉礦老人去世後家人面臨賬戶“取錢難”與房產“過戶難”問題的協作機制,打通“兩難”案件的“一日結”的快速直達通道,為人民群眾妥善辦理9起“兩難”案件。金口人民法庭邀請轄區街道、村委會參與調解,促成16個農戶土地租賃合同糾紛妥善化解並當場履行完畢。五里界人民法庭在社群掛牌成立法官工作室,依託法官工作室工作機制僅用4天成功在社群就地化解一批物業服務合同糾紛,為20名物業服務人員討回了工資。這些案件處理方式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依託“兩個一站式”建設,推動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群、進網格,努力將更多糾紛化解在訴前、化解在基層。1-8月,訴前調解糾紛1453件,調解成功率31.20%,平均調解時長16天。山坡人民法庭推進最佳化司法確認程式工作,特邀6個基層治理單位和6名特邀調解員參與訴前委派調解成功139件,其中申請司法確認92件、出具調解書30件,撤訴17件。烏龍泉法庭在訴前主動協助司法所、派出所在事故現場成功調解了3起意外死亡事件,助力轄區街道高效處理1起因土地權屬矛盾引起的打架索賠事件,破解當事人到區委上訪、鬧訪難題。

  三是堅持宣傳輿論引領,傾情推動良好法治文明建設。

  建基地樹站牌提升“見法率”。法庭分別掛牌成立服務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宣傳、平安建設、生態環保、鄉村振興實踐基地,增設巡迴審判點,在重點專案、社群建立法官工作室,在重點產業園區設立法官聯絡站,在學校掛牌成立“護航青春”家庭教育指導站。選取贍養糾紛、鄰里糾紛、土地流轉糾紛、物業糾紛等具有教育示範效應的案件在巡迴審判點、法官工作室、家庭教育指導站開展巡迴審判,增進村民對法律的敬畏,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以移動微法院為載體,開展訴訟事務一網通辦,深化案件“當場立、自助立、網上立、就近立”改革,推進網上立案、跨域立案、影片調解、雲上法庭、線上繳退費等便民舉措,解決人民群眾高品質司法需求,提升人民群眾“見法率”,讓人民群眾在目光所及的範圍內有“法”的存在,提升人民群眾對司法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廣泛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透過編髮《家事夏語》內刊,發揮“政法先鋒進村灣”“送法六進”、法制副校長等平臺及本地電視、媒體、網路及微信平臺作用,透過以案說法、發放法治宣傳讀本等形式,宣傳“小案件、大道理”,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知法度。貫徹落實省高院《關於依託人民法庭開展法治講堂活動的通知》的精神,策劃“夏法夜話”法治夜校集中開講,透過法治故事會、釋法答疑座談會、普法歌曲及短劇等豐富多樣的宣傳方式將法律知識送到群眾身邊。與村幹部、人大代表共謀辦理信訪事項的良方,與調解組織、調解員共建多元解紛陣地,與司法所、調解委員會共管企業勞動糾紛案件訴前調解全流程,與村幹部、村民代表共評司法服務成效,提高村幹部和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營造學法守法用法尊法的法治環境,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現代化水平。

  基層社會治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體會4

  10月24日,咸寧中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文鋒一行到崇陽縣石城法庭和石城鎮西莊村,調研人民法庭規範化建設和人民法庭參與和服務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情況。

  在石城鎮西莊村,李文鋒詳細聽取了鎮村負責同志關於共同締造活動開展情況的介紹。作為全市共同締造工作試點村,該村堅持以改善群眾身邊、房前屋後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社會治理體系為路徑,發動黨員、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來到石城法庭,李文鋒實地察看了法庭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法庭、文化裝飾佈設、“五小工程”等,詳細瞭解法庭基礎建設、案件辦理、“庭室站點”執行以及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情況,就推進人民法庭參與共同締造工作與石城鎮黨委、派出所、司法所等單位負責同志和法庭幹警進行深入交流。

  李文鋒指出,人民法庭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中必須主動作為,也應該大有可為。

  一是要深刻認識人民法庭參與共同締造的重大意義。充分認識人民法庭在鄉村振興、綜合治理中所承擔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準確把握人民法庭“三個便於”的工作原則和“三個服務”的功能定位,切實增強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加主動融入黨委統一領導的工作大局,立足法庭職能,找準法庭工作切入點,積極用實際行動助力共同締造,讓人民法庭工作更加出彩。

  二是要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加強矛盾糾紛源頭治理的獨特優勢,與當地黨委政府及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建立良性互動機制,引導人民群眾透過非訴訟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切實做到案結事了,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發現在萌芽、化解在基層、消減在訴前。要積極參與“無訟村居”建立,積極主動為鄉鎮解紛力量提供專業指導和業務培訓,打造一支支“縱向到村、橫向到戶”、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矛盾糾紛調解隊伍。

  三是要積極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合唱。要注重創新服務舉措,落實司法為民,克服把法庭作為單純辦案單位、單純就案辦案的狹隘觀念,變“坐堂問案”為“上門送法”,靈活運用村灣夜話、“法治夜校”、上門走訪等形式,傾聽群眾心聲,及時梳理群眾反映的問題,提升人民群眾“見法率”,把法律知識送到群眾身邊耳邊,用法治理念滋潤群眾心田。

  基層社會治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心得體會5

  近年來,新溝鎮向陽社群踐行“五共”工作理念,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帶動廣大群眾大力開展共同締造活動,積極構建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治理格局,促進社群經濟更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決策共謀,為鄉村振興領航。

  積極構建“社群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農戶(居民戶)”四級模式,把群眾組織起來,引導群眾共同協商事務。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依託,透過建立微信群、入戶走訪、群眾代表會議等形式,廣泛徵求群眾意見建議,把“百姓想要的”和“社群想做的”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民事民議,決策共謀。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凡是社群重大事務和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由群眾商議,由群眾決策,用群眾智慧謀大事定大事。近年來,社群將道路、培訓中心大樓、生態園林建設及老年人生活補貼等20多項議題,全部由村民代表“自己說了算”,社群兩委當好“配角”。如新剅路是20多年前修建的一條村級水泥路,由於年久失修,破損嚴重,加之路面太窄,嚴重影響了三個居民小組出行和農產品運輸。在向陽社群一次村民代表大會上,村民提出重新修建新剅路這條建議,在場的村民代表紛紛響應。隨即,群眾出點子,社群“兩委”班子跑現場、請專家、定方案,多次召開黨支部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商議表決。新剅路的重建提上日程,如今,一條寬敞的新剅路呈現眼前,舊貌換新貌,村民喜笑顏開。

  發展共建,為鄉村振興立基。

  按照黨支部發動、黨員幹部帶頭、群眾參與、理事會協助的思路,發動群眾共建美好家園。該社群推行“門前三包”整治人居環境,號召居民民主動清掃、主動拆偏房、主動植樹造林。發動群眾籌工籌勞參與防汛抗旱和疫情防控。成立鄉賢理事會,發揮鄉賢優勢,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基層治理,服務公益性事業。發動鄉賢積極參與招商引資、捐資助學,介紹務工,凝聚鄉賢智慧,啟用鄉賢資源,帶動群眾增收。社群部分農戶庭院雜草叢生、環境零亂,今年7月,社群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推行黨員包戶制度,5名黨員帶頭拆除自家危舊空房,在他們的帶領下,院落整治拆除工作進展順利。群眾主動拆除偏房18間,清理雜物10處,整理形成了一條沿院小道。

  建設共管,為鄉村振興聚力。

  充分發揮群眾在鄉村治理中的主體作用,激發群眾參與的內生動力。一是發動村民廣泛參與到村規民約的制定和落實中來,透過定規矩、立良俗、破陋習、扶正氣,激發群眾主體意識,推動了文明鄉風、淳樸民風的形成。二是實施“三務”公示公開。透過設定黨務村務財務公開欄,每季度進行一次更新,將黨務村務財務情況向群眾公開,請群眾監督。同時,成立財務監督小組,管理和監督村內公共資金使用、資金撥付、資金估算和資金結算;組建施工質量安全監督小組,履行施工技術員和工程監理的雙重責任,負責技術評估和工程驗收。三是是構建“十戶聯防、鄰里守望”網路,責任到組、聯絡到戶,包乾到人,形成全覆蓋、大聯動的強大氣場。四是成立民生代辦、生活保障、法律諮詢等志願服務組織,在社群黨支部的領導下廣泛開展便民服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效果共評,為鄉村振興賦能。

  一是強化組織評價。社群黨支部將支委成員包保工作納入支委年度工作績效考評,實行半月一督查,一月一考核,對黨員、居民代表包戶工作優秀的進行表揚宣傳,評選為優秀黨員和文明戶,由議事會、新鄉賢代表對工作進行點評打分,並對點評情況進行公示公開,充分發揮幹部群眾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工作熱情,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二是最佳化黨員互評。每年定期組織開展民主評議黨員,結合平時的工作表現和成效,黨員之間互相評議、群眾代表評議黨員,評優罰劣、鞭策後進,確保民主評議結果公開公平公正。三是細化群眾評價。定期評選好媳婦、好公婆、十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黨支部組織村幹部代表、新鄉賢代表、理事會成員等積極介入婚喪嫁娶等活動,制止不良風氣,弘揚時代新風。

  成果共享,為鄉村振興提質。

  為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居民,向陽社群投資9000多萬元,建設了功能完善的新型農村社群、1萬平米文化廣場,投資680萬元新建了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投資800多萬元用於道路、水利、通訊、醫療、環衛等民生建設。此外,還建立了便民服務大廳、老年活動中心、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社群培訓中心,為黨員群眾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農民辦事不出社群。社群所有的農民種地實行以工養農,併為居民全部辦理了社會養老保險,社群年滿60週歲的老年人每月還可領到由社群集體發放的老年人生活補貼,社群居民小孩考上大學有獎勵,社群群眾過上了富裕幸福美好的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