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徵文(精選8篇)

反對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徵文(精選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徵文了吧,藉助徵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徵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反對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徵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反對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徵文 篇1

  老師每次對我們進行“法制教育”,都會使我使我受益匪淺。因此,我也非常關注法制教育。但是,今天晚上,我無意間看了網上的一個法制欄目——後天的暴力,心,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近年來,校園暴力這個詞越來越多地見諸報端電視。它們如同一個個充滿毒液的腫瘤附生在校園裡,使美麗的校園變得可怕。《後天的暴力》主要講了中學生盧峰在新手機被高中部霸王“颱風”搶走後,多次拿不回來,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他竟然鋌而走險,以暴制暴,用“颱風”鮮血結束了整個事件……

  看完影片,我不禁潸然淚下,為盧峰的那份自尊而落淚,為他對法制的無知而落淚,為他的學校而落淚。如果盧峰能懂得法制,求助法律,這種事會不會就避免了呢?我承認,如果我面對這種事,一定也會惱怒,不想受此胯下之辱。但是,當我們冷靜下來想一想,如果全憑義氣用事,會不會釀成大禍呢?

  法制教育會讓我們知“法”、學“法”、用“法”,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法”的世界裡,加強法制教育會使我們在學校不僅可以學到知識,更能學會做人、身心健康的成長,讓我們能夠擔當起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成為未來的主人。

  反對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徵文 篇2

  校園,我們學習的的樂園、成長的搖籃。我們渴望在和諧安全的校園環境中愉快地學習,健康的成長。

  然而,校園裡也時常有不和諧的音符。也許因為一個誤會,有人惡語相加;也許因為一次無意犯錯,有人揮起了拳頭……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影片——《校園暴力》,它告訴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該如何保護好自己,免受他人的侵害。《校園暴力》講述的是一位叫翔翔男孩的故事。一天,媽媽叫翔翔出來吃飯,叫了半天,卻沒有看見他出來,走進房間,發現翔翔在地上嘔吐不止。媽媽趕緊把他送到醫院,醫生說:“翔翔是因為暴飲暴食才導致現在這樣。”媽媽覺得很奇怪,在媽媽一直追問下,甦醒後的祥祥只好向家人說出了自己遭到敲詐的真相。原來祥祥受到高年級同學的敲詐,每天都要給他們錢,而且一次比一次多。每次翔翔給他們錢後,回到家就猛吃東西,不敢告訴父母和老師,才造成今天的後果。

  同學們,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們身上,你會怎麼做呢?有的同學說:“我可以抓住一切機會,撒腿就跑”。假如跑不掉呢,難道像翔翔那樣,乖乖的把錢奉上嗎?有的同學說:“我和他們拼了,就是不給他們錢。”這樣一來,可能自己的生命安全就要受到威脅了。有的同學又說:“告訴爸爸,讓爸爸狠狠地揍他們一頓!”

  為了防止校園暴力的發生,我總結了幾條安全小貼士:

  1、身上不要多帶錢和貴重物品,如手機,mp3等。

  2、遇事要沉著冷靜,根據現場情況,做出反應和判斷。

  3、可以給對方一些財物,並尋找時機,記住對方的相貌特徵,衣著打扮,並及時告訴班主任或家長,也可以告訴警察叔叔,讓他們保護自己!

  4、學校附近行人稀少的小巷是校園暴力事件的高發區。上學和放學期間不要單獨在這樣的小巷裡行走,儘量結伴同行。

  當我們遭遇校園暴力時,千萬不能忍氣吞聲、逆來順受,應及時告知老師、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有必要時還要尋求法律的保護。同時,也不能不計後果、以牙還牙,惡意報復只會導致雪上加霜。

  讓我們一起努力,驅散籠罩在校園上空的黑暗!

  反對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徵文 篇3

  為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預防校園欺凌行為的發生,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建立平安和諧校園,根據《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關於依託中山市安全教育實驗區對全市中小學開展兩個專題教育活動的通知》的要求,6月22日下午,三角鎮中心小學利用班會課開展了主題為“預防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的班會活動。

  此次主題班會是由學校德育處統一部署,各班主任按學校的要求,首先透過中山市安全教育平臺的宣傳影片,向學生講解有關校園欺凌、暴力的常識。包括常見的校園的型別,小學生哪些行為屬於校園暴力欺凌,校園欺凌會造成哪些危害,當我們遭遇校園欺凌、暴力時該如何應對等,在觀看有關校園欺凌、暴力的影片後,各班主任們還進一步強調了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性,希望同學們都友善相處,堅決反對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班會課上,同學們紛紛表示遇事一定要冷靜、理智、剋制、忍耐、三思而後行,不魯莽衝動,不意氣用事,要考慮後果,要為自己的前程著想,不要因小失大,“一失足成千古恨”。最後班主任們還要求學生回去要按要求回家跟家長一起共同登入“中山市學校安全教育平臺”觀看有關預防校園欺凌教育影片,共同學習,並完成相關練習。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學校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保護和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學校責無旁貸。此次主題班會活動,使同學們充分認識到校園欺凌、暴力危害性,增強了法制意識和安全意識,堅決向校園欺凌說“不”,為建設平安、和諧校園提供了有利保障。

  反對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徵文 篇4

  最近,西單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校園暴力殺人案,使我有了很大感觸。

  校園是我們增長知識、接受教育的地方,本不該為暴力事件的陰影籠罩,可據有關方面統計,全國絕大多數地區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有些地區年增幅在30%以上,作案者和受害者絕大多數為像我們這樣的在校學生。

  從80年代末到現在已出現了一個未成年人犯罪高峰,我國出現的校園暴力事件並不是孤立的。由於影視業的商業化,暴力恐怖影視作品越來越多,充斥我們的視野,許多作品中對於犯罪過程細節的描述,成了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根源,而校園又成了他們“付諸實踐“的理想場所。

  校園暴力事件的存在,受影響的絕非個別學生,我們全體青少年都會受此不良影響。校園本應是我們學習的淨土,但屢見不鮮的校園暴力卻打破了校園應有的寧靜。花季少年身上的暴力傾向十分令人擔憂。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冤冤相報何時了?“

  校園暴力同時也體現出人際交往問題,人際交往需要風度,風度就是用溫柔去對待倔強的人,用寬容去冰凍苛刻的人,用熱情去融化冷酷的人。

  儒家學說認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開始只是一個萌芽,而且它隨時會遭到私心雜念和外界誘惑的摧殘。這萌芽要成熟、長大,就需要特別的守護和滋養。提高德性是一個十分艱難的修養過程。遊戲人生,看起來固然瀟灑,可如此泛泛而過又能找到什麼樣的人生感覺?生命是單程線,沒有回頭的機會。

  我們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種子,長不出和平的芽,單純的冤冤相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現在校園裡出現了校園暴力,鬧的同學們都人心惶惶。

  影視作品、書刊對我們青少年犯罪的誘導作用十分嚴重,在我們身心發育過程中,自制能力一般較弱,是與非的界限比較模糊,很容易在覺得新奇好玩的心態下去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這是極需引起全社會關注並著手解決的。

  校園暴力事件雖然發生在學校裡,發生在我們這些學生身上,但這也是社會大環境的一個縮影,全社會都應引起高度關注,並採取相應措施,共同努力,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在校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校園暴力問題引出一個問題,就是人生處處是選擇。選擇,一次生命的鄭重承諾。人生是一次選擇,選擇猶如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順流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航船則能勇往直前,鵬程萬里;而逆流的航船隻能是你舉步艱難,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渦永遠打翻而深沉海底。選擇,是一次對人性的不斷完美。

  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拒絕校園暴力!

  反對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徵文 篇5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一份沃土,撐起一片藍天,是社會的責任,也是我們共同的職責。但是,由於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全國各地從小學到中學乃至大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校園暴力事件,並且有蔓延之勢,甚至致人死亡等惡性案例有增無減。 同學之間正常的磕磕碰碰,小衝突小摩擦,混同於以強凌弱成性、拉幫結派成癮的暴力摧殘,這種暴力傾向已經嚴重影響了學們的正常生活和學習,身心健康也受到嚴重威脅,更削弱了學校的教育成果,應當引起家長、老師、社會、學校高度的重視。也許你我身邊的校園還算穩定,誰也不敢保證這種惡劣的蔓延趨勢會不會影響到我們身邊的學校和學生。因此,我們呼籲全社會積極行動參與到反對校園暴力,拒絕社會冷漠的行動中。將我們身邊還沒有發生類似事件的情況下,重視防範於未然。

  總結分析誘發校園暴力事件的頻發,其主觀上跟現在學校走向商業化,重視收益成果,淡化了對青少年的綜合素質教育,其次同學生日聚會等進酒吧、卡拉OK、歌舞廳、電子遊戲廳、網咖等場所影響和聚整合幫派,捷徑了受校外不良青年交往的引誘等綜合影響。客觀因素也不排除收看和接觸一些暴力影片,恐怖遊戲,社會黑勢力後缺乏定律和錯誤理解而盲目崇拜,拉幫結夥,形成幫派,導致演變為現實暴力的可能性。而弱者在受到威脅、恐嚇和虐待時,擔心被接二連三的打擊報復,最終選擇忍氣吞聲,

  不敢向學校老師和家長講述自己的遭遇。使得這些施暴者更加為所欲為,膽大包天的越演越惡劣。無形中把美好和諧的平安校園的同學之間形成暴力強勢和弱勢群體的的惡性差異,最終造成極大的社會惡劣影響,導致弱勢一面的學生望校生畏,由此導致受虐學生因身心健康的摧殘和心靈的陰影而精神失常的,或死亡的案例歷歷在目。

  反對校園暴力,拒絕社會冷漠。我們都有孩子,我的孩子也會有孩子,我們應以高度社會責任感出發,有責任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傾注我們的愛,在當今青少年人生最重要轉折點這個關鍵性階段,隨時面臨校園暴力的威脅。我們更有義務維護校園平安,讓青少年能擁有健康快樂,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安心無憂的接受教育,豐富儲備文化知識。呼籲全民動員,提倡關心關愛關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良性發展。灌輸引導我們身邊的青少年要增強友愛互助意識。提高自身良好素質,熱情幫助同學,增強應對困難、對抗邪惡的勇氣,形成抵制校園暴力的合力。告誡我們的孩子認清這種暴力摧殘同學的行為是可恥的,更是一種犯罪。將來會被社會所淘汰形式。還有更為重要的一個細節投入,就是我們的家長,若有孩子住讀在校的,千萬要記得,經常電話問候孩子,積極與孩子溝通,時刻關注孩子情緒變化,判斷是否遭遇校園暴力的侵擾,必要時親自去學校觀察,叮囑孩子遭遇暴力時,要勇敢的大聲呼救,事後火速告訴家長和老師。同樣告誡孩子千萬遠離參與校園暴力行為。

  而我們的人民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也相對提高洞察力,時刻關注自己學生的變化,發現苗頭不對勁時,要主動和學生交流溝通。鼓勵學生勇敢站出來對校園暴力說不,並積極揭發。

  如何將這種暴力行為控制在萌芽狀態並徹底解決,這項工作除了更全面完善各項教育措施和獎罰條令條款,必須得到我們的家長、老師和社會團體、各界部門等積極響應,熱心配合,銘記防範於未然的重要性,做好表率對他們進行健康引導,提高我們的孩子和身邊青少年防範校園暴力意識,增強抵制校園暴力能力。把握正確人生觀。加強科學文化知識學習,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磨鍊意志,陶冶情操,立志做新時期有用青年而共同努力。

  反校園欺凌倡議書 校園欺凌已經變成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拒絕校園欺凌迫在眉睫。在此向每位同學發出倡議和呼籲:

  1.校園小霸王們,請停止你們的欺凌行為!請停止威脅恐嚇等語音攻擊和拳打腳踢等欺凌行為,欺凌並不能贏得尊重!校園欺凌,害人害己!若想贏得同學們的敬佩,不如從小霸王變成小學霸!

  2.漠視校園欺凌的同學們,請放下冷漠,用力所能及的力量,保護他人就是保護自己!冷漠圍觀、消極觀望並不能自保:忍氣吞聲、縮首躲避也不是長久之計。向校園欺凌說不,需要智慧和勇氣。請對身邊的校園欺凌受害者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施以援助之手。祖國的未來需要你們從小學會擔當。

  3.還在欺凌其他學生的小霸王,請收起你的巴掌、收回你的謾罵!冷嘲熱諷、侮辱人格並不能彰顯自己的實力:強行索要他人財物、任意毆打他人,肆無忌憚的欺凌同學遲早會得到應有的懲罰。若想得到同學們的擁護和信任,就要獻出真情、幫助身邊的同學

  4.每一位在校生同學,請從我做起,鑑定勇敢的向校園欺凌說不,用統一的決心,反對校園欺凌!

  反對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徵文 篇6

  校園,是我們學習的樂園,是我們成長的搖籃。但校園有時也會出現“惡魔”的身影,出現一些不和諧的“音符”,這就是”校園欺凌”現象。

  在校園中,也許會有人因為一個誤會,或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許會有人因為羨慕人家長得比自己好看、漂亮、有氣質等因嫉生恨而對人惡言相向、拳打腳踢。這一樁樁一件件,都說明校園有暴力發生。那麼,我們應如何去防止校園欺凌的發生呢?

  今天,我校參加了檢察院組織的“法制進校園”活動,聆聽了檢察官以“反對校園欺凌”為主題的法制講座。這是檢察機關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重頭戲。檢察官為了有效增強未成年人的法制觀念,給我們全校師生播放了一個常見的校園欺凌和暴力犯罪的影片。從影片中我們得出主人公翔翔因為長得好看被其他同學圍毆,飽受人身攻擊和譏諷辱罵,害的主人公傷痕累累,受到精神上的影響。這些圍毆、辱罵別人的學生最終收到法律的懲戒。這讓我們懂得校園欺凌是負法律責任的。

  檢察官還跟我們講了校園欺凌的方式和行為表現。比如說:‘輕輕一腳惹來牢獄之災、為了小事大動干戈使不得、欺凌不為榮、網路交友須謹慎等。最後檢察官教我們如何預防與應對校園欺凌:一是法律意識不可少,舉手投足要三思;二是冤冤相報何時了,不要以暴制暴。三是遇到侵害不要慌,求助大人來幫忙;四是保護自己不要受傷,見義勇為把人幫。

  這節講座,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在校園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校園欺凌,並學會如何預防和應對校園欺凌現象的發生。我呼籲全體同學要自覺遵守校紀校規和國家法律,共建文明和諧的校園!

  反對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徵文 篇7

  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包括欺凌行為,應當保持必要的寬容和“容錯率”,尤其是刑法的干預要保留必要的“謙抑”

  近年來,頻頻見諸媒體的校園暴力事件引發了全社會關注。在公眾普遍的不滿與憤怒之下,有一種聲音很有市場,即主張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以動用刑罰嚴懲校園欺凌者。對這一主張,需要認真辨析。

  客觀地說,當前公眾對校園欺凌現象的焦慮,某種程度上因為過度關注而被誇大了。西方發達國家校園欺凌的發生率一般均在80%以上,相較而言,我國的校園欺凌發生率總體上還是比較低的。根據筆者今年對全國29個縣104825名中小學生的抽樣調查發現,校園欺凌發生率為33.36%,其中經常被欺凌的比例為4.7%,偶爾被欺凌的比例為28.66%,遠低於西方發達國家。當然,超過30%的校園欺凌發生率仍然是值得警惕的。

  然而,試圖透過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來遏制校園暴力,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角度都行不通。在我國,以14週歲為刑事責任最低年齡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刑法發展與進步的.結果。提高而不是降低刑事責任年齡,是從我國近代第一部刑法典至今百餘年來刑法改革的重要內容。新中國成立後,1979年第一部刑法典便將刑事責任年齡確定為14週歲,1997年刑法典則進一步將已滿14週歲不滿16週歲之人負刑事責任的犯罪範圍限定為故意殺人等八類。如果以今天生活條件好、青少年發育早作為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理論基礎,並主張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在邏輯上是站不住的。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個人是否成熟,除了生理的標準,還有心理和社會的標準。現在的孩子儘管生理發育提前了,但心理發育卻並未能同步提前。儘管校園欺凌“可惡”,但必須指出的是,這種孩子之間的互相欺凌乃至實施其他不良行為,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成長中”的現象。大部分未成年人在度過青春期後,並不會把不良行為帶入成年期,而會“不治自愈”。從這個角度看,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主張也是違背未成年人成長規律的。對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包括欺凌行為,應當保持必要的寬容和“容錯率”,尤其是刑法的干預要保留必要的“謙抑”。

  面對校園欺凌現象頻發,要更多反思家長、學校、社會乃至國家的責任,並進行相應的制度完善。首先,要堅持寬容而不縱容的刑事政策,一方面完善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早期干預制度,另一方面,對於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而不予刑事處罰的低齡未成年人,要有“以教代刑”的教育措施,絕不能一放了之。為此,除了要考慮完善和啟用已有的責令父母管教、工讀教育、收容教養等非刑罰措施外,還要考慮設計更加完善、系統且適合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教育措施。

  “熊孩子”的產生與父母的失職密切相關,對於失職的父母要有必要的約束與教育措施。一方面要完善家庭教育指導制度,另一方面可以借鑑國外強制親職教育制度,對放任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父母進行強制親職教育,教他們怎麼做父母,直至給予必要的處罰。學校也要切實履行好對學生的教育、管理責任,尤其是法治教育的責任,要教育學生尊重生命,樹立行為底線意識。社會各界也要營造未成年人成長的良好環境,例如對於網路上隨處可見、肆意傳播的校園欺凌影片,有關部門不應坐視不管。

  反對校園欺凌共建和諧校園徵文 篇8

  所謂“校園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強凌弱,像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校園內外時有發生,讓我的心情不免沉重。它不但會傷害你的身體,還會使一顆純淨的心靈走向彎曲,使人精神受到痛苦折磨,嚴重時,還會威脅你身邊人的生命安全。這不僅違背了中華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友善,而且不利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重要的是極其容易傷害到同學們的身體心理以及家庭。

  “友善”是人際交往中必須具備的道德規範,如果人們都能以“與人友善”的態度去處理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我們的生活都會充滿陽光。如果你想做一個愉快的孩子,讓自己的身邊都充滿歡樂,就用你一顆友善的心去對待他人。那麼,在和別人打交道時,如何做到“與人為善”呢?

  首先,要學會寬容。寬容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時能充分的理解他人、體諒他人,擁有寬闊的胸懷。同學們生活在一起,產生一點摩擦是正常的。在平時生活中,應該學會說:“對不起”。你可別小看這三個字,它的作用可大了,在處理同學關係時有著出奇的效果。但是矛盾發生後,應該學會忍、包容、體諒他人,不能斤斤計較,應該讓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友善待人,使自己的周圍充滿歡樂。

  其次,學會正確處理同學間欺凌現象。寬容友善不是無原則的饒恕和縱容,當你發現別人或自己受到欺凌時,應該及時尋求家長、老師甚至警察的幫助,用正確的方式處理同學間的矛盾和衝突,把校園欺凌化作校園和諧相處,讓友善的微笑常掛你的臉上,做一個合格的盤中人!

  同學們,文明和秩序是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學校所必不可少的。讓我們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建設書香校園、陽光校園,做一個講文明、守紀律的寬容友善之人,共建我們友善和諧的校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