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偉人的作文素材:張自忠

關於偉人的作文素材:張自忠

  導語:張自忠戎馬近三十載,竭盡微忱。自抗戰時起,命運起落無常。曾被汙為漢奸,備受責難。又抱定“只求一死”之決心,一戰於淝水,再戰於臨沂,三戰于徐州,四戰於隨棗,五戰於棗宜,終換得馬革裹屍還,以集團軍總司令之位殉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張自忠的相關素材,歡迎大家閱讀!

  【人物介紹】

  張自忠(1891.8.11-1940.5.16),字藎忱,漢族,山東臨清唐園村人。以中華民國上將銜陸軍中將之職殉國,犧牲後追授為陸軍二級上將軍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從1917年開始,入馮玉祥部,先後擔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軍團長、集團軍總司令等職。1940年,張自忠戰死,享年49歲。

  【人物素材】

  1939年5月,隨棗會戰開始,張自忠率部取得“鄂北大捷”。12月,又率右翼兵團殲敵4500餘人,取得“襄東大捷”,中國老百姓美稱他為“活關公”。此後,張自忠的勇猛善戰也受到敵軍的尊敬,被日軍冠以“現代關公”和“活關公”的稱號。(關羽在中國被美化成武聖人,在日本則是戰神的象徵。)

  他殺日軍無數被稱為“活關公”,犧牲後鬼子卻為他抬棺材敬軍禮1940年5月發生的棗宜會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日本軍隊駐武漢的第11軍對中國第五戰區部隊發動的一場作戰,會戰以日軍佔領宜昌而結束。此次會戰,我軍傷亡慘重,但日軍損失也不輕,在區域性甚至超過我軍。從5月1日至16日之戰果,計傷斃敵4.5萬人以上,繳獲大炮60多門,戰馬2000餘匹,戰車70多輛,汽車400餘輛。在這次戰役中國民黨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殉國。但日軍對讓他們付出巨大代價的張自忠將軍,卻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意味深長的尊重。

  張自忠將軍陣亡殉國後,日軍軍曹堂野從他隨身攜帶的手提箱中,翻出了“第1號傷員證章”,藤岡也從將軍的胸兜中掏出一支派克金筆,上面刻著“張自忠”3個字。日軍大為震驚,不禁倒退幾步,“啪”地立正,恭恭敬敬向遺體行了軍禮。然後靠上前來,仔細端詳仰臥在面前的這個身穿將軍戎裝、佩戴中將領章的血跡斑斑的“大個子支那人”。隨即,前線日軍向上級二三一聯隊長橫山武彥大佐報告。橫山下令將張自忠的遺體用擔架抬到戰場以北10餘公里的陳家集日軍第三十九師團部,請師團參謀長、與張自忠有過數面之交的專田盛壽核驗。至時天色已黑。專田盛壽手舉蠟燭,目不轉睛地久久注視著張自忠的面頰,突然悲慼地說道:“沒有錯,確實是張自忠!”

  他殺日軍無數被稱為“活關公”,犧牲後鬼子卻為他抬棺材敬軍禮在場者一齊發出慶祝勝利的.歡呼聲,接下來則是一陣鴉雀無聲的肅穆。師團長村上啟作命令軍醫用酒精把張自忠的遺體仔細擦洗乾淨,用繃帶裹好,然後列隊脫帽向遺體敬軍禮,並命人從附近的魏華山木匠鋪趕製一口棺材,將遺體莊重收殮入棺,葬於陳家祠堂後面的土坡上,墳頭立一墓碑,上書:“支那大將張自忠之墓。”

  武漢日軍廣播電臺隨後釋出的報道也欽佩地說:張總司令以臨危不驚、泰然自若之態度與堂堂大將風度,從容而死,實在不愧為軍民共仰之偉丈夫。我皇軍第三十九師團官兵在荒涼的戰場上,對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奉上最虔誠的崇敬的默禱,並將遺骸莊重收斂入棺。

  事隔16載,1956年,岡村寧次在日本東京與來訪的何應欽曾談到了張自忠之死,岡村寧次說:“我們成了冤家對頭,不過這種冤家對頭奇妙無比。您也許知道,我以前在北平認識了張自忠司令官,而在進攻漢口之後,不幸得很,我們在漢水(即襄河——編者注)東岸之戰兩相對峙下來。那個時候戰事爆發,張先生勇往直前,揮兵渡河,進入我方陣地,唯遇我方因戰略關係向前進擊,他竟衝至我軍後面戰死。他之死令我感慨無量。”

  他殺日軍無數被稱為“活關公”,犧牲後鬼子卻為他抬棺材敬軍禮日軍在《一位將軍之死》中記述了這最後的一幕:“他(藤岡)端著刺刀,向敵方最高指揮模樣的大身材軍官衝去。此人從血泊中猛然站起,兩眼死死盯住藤岡,藤岡一等兵從他射來的眼光中,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威嚴,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這時,背後響起了槍聲,第三中隊長堂野射出一顆子彈,命中了這個軍官頭部,他臉上微微地出現了難受的表情。與此同時,藤岡一等兵像是被槍聲驚醒,也狠起心來,傾全身之力,舉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軀深深扎去。這一刺之下,這個高大的身軀像山體倒塌似的轟然倒地。”

  當日軍像護送自己將軍的屍體一樣護送張自忠的遺體離開戰場,從一個市鎮透過,百姓們得知那具蒙著白布的屍體就是張自忠時,不約而同地擁到街道上,跪倒失聲痛哭。對此,日軍沒有進行干預,只是肅穆前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