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打官司觀後感1500字

秋菊打官司觀後感1500字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秋菊打官司觀後感15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秋菊打官司觀後感1500字1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中國的一個小山村。秋菊的丈夫萬慶來與村長王善堂發生了爭執,被村長踢中要害。秋菊懷著身孕去找村長說理,村長不肯認錯。秋菊又到鄉政府告狀,村長答應賠償秋菊家的經濟損失。村長把錢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沒有撿錢,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狀路途。

  這部電影反映的兩個主題:一是中國正在走向法治,人民群眾已開始越來越多地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利,二是描寫一個傳統概念中的弱者(懷孕的農村婦女)對抗強大甚至邪惡的勢力(踢傷人死不道歉的村長)的堅強意志和不出精神。

  從影片中可以看出秋菊是很希望透過訴訟來獲得正義的,並且在我們看來她也確實獲得了正義。但實際上最後她能獲得什麼呢,也許這對於秋菊來說更是一場“人道主義災難”,她獲得的大概也只能是一個極其尷尬的境地。在農村,人與人之間基本上都是和睦相處、互助互愛的,這也是中國絕大部分農村成百上千年來形成的良好道德傳統。比如秋菊丈夫與村長髮生矛盾後,在秋菊生孩子時還得到了村長村民們的幫助。而秋菊希望透過訴訟討“說法”的做法,卻把曾經幫助過她的村長送進了監獄,在村民們甚至她的家人看來秋菊實在是太沒有人性了。而且筆者堅信在農村,像秋菊這號人物是永遠也的不到人們的認同的,她肯定會遭到遭到村民們的唾棄,而像秋菊這樣子帶來的新的法律觀念將使得農村裡面鄰里互敬互助的傳統觀念受到了嚴重的衝擊,甚至是瓦解。相信經歷了這次慘痛的教訓之後,秋菊今後也許再也不敢透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了,而面對這樣的法治,還有幾個人敢上訴呢?

  秋菊把村長送進監獄也許又是我國的法治的進步的一個體現,但是試問一下,這到底是不是秋菊希望得到的結果呢?也許這就是法律與傳統的道德觀念的衝突,這更是法治的無奈。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範,也只是社會規範的一種,法律既不是全部社會規範,也不能代替其他社會規範。而就道德來說,它是一個基本的社會準則,它不僅關乎人的行為,而且連線人的內心。法治要想離開道德而獨自存在,那只是一種空想。法治不僅不會排斥道德,而且還是以道德的存在與作用的發揮作為社會基礎的。法治如果超出自己的範圍而要將其他社會規範所取代,那就只能是空想,就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後果。

  因此可以說秋菊打官司的結局就是法治的無奈,而法治也不是完美無缺的。無情的法治只能使人望而生畏,避而遠之。法治的終極價值目標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法治是工具,人是目的,法治必須以人為本,人性化的法治才更有威信。但在法庭庭審中法官也只能就事論事,根據當時人的訴訟請求來依法作出判決,一旦法官在判決中作出一些人性化的判決內容(比如按照傳統的道德觀,順從秋菊以及大部分人的想法,只判決該村長向秋菊道歉並賠償損失而不追究其他責任),其馬上就有可能被懷疑是否有受賄的嫌疑,而且社會也有可能會因此而亂了套。所以也只能把這歸咎為法治的無奈,只能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理論的發展人們慢慢的來解決這個問題了。

  對我國的法律制度現狀,我要說的是,各項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執行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確實對我國人民的和諧生活功不可沒,也為我國的社會穩定奠定了基礎。在新頒佈的眾多法律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們國家雖然說起步比較晚,94年開始全面建立,但是我們國家法律援助制度的發展應該說是比較快的。國務院已經頒佈了《法律援助條例》,而且在全國法律援助機構普遍上都建立了,據瞭解,每年實施的法律援助案件有幾十萬件,應該說幫助那些社會弱勢群體維護了權利、討回了公道。但同時,我們也應該反思的是,國家在透過法律實現其權威時,如何在個人願望、社會效果和剛性的法律之間實現一種平衡,不再讓秋菊那樣雖然討得了說法,卻陷於茫然失落之中。

  就目前我國公民法律素質狀況來看,應該說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舉個例子說吧,現在老百姓遇到了問題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這裡面應當有什麼權利,應當怎麼保護自己的權利,這些權利觀念就能看出來老百姓的法律意識確實是提高了。再一個,大家遇到了糾紛,想到的都是透過法律途徑來討回公道,這也表明大家法律意識提高了。當然,我們國家由於幅員遼闊,各地發展還不平衡,有的地方城市裡面的市民法律意識高一點,偏遠地區的人受法律宣傳教育條件的限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總體來講,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完善,我國公民的法律素質在逐漸提高,這對於我國法制建設的進一步進行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這種尷尬其實也是兩種體系的衝突尷尬。

  現實就是這樣,比如法律很少能改變殺人犯的嗜血,很少能喚醒搶劫者的覺悟。

  但是不能否認法律在規範現實社會時所起到的強有力的作用,沒有法律,世界將亂成一團。

  但是,鄉土社會的規範又該怎麼辦?

  那畢竟是已經形成了幾千年的,並且一直存在著,忽略不了的。法律和鄉土社會的規範,孰重孰輕,作何取捨,這實在不是我所能作出判斷的。我只是知道,這兩樣有不重合的地方,它們兩常常會出現矛盾的碰撞。

  以上是我對《秋菊打官司》這部影片的感受。見解或許會片面,卻也是腦海裡真正產生的疑惑。

秋菊打官司觀後感1500字2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中國的一個小山村。秋菊的丈夫萬慶來與村長王善堂發生了爭執,被村長踢中要害。秋菊懷著身孕去找村長說理,村長不肯認錯。秋菊又到鄉政府告狀,村長答應賠償秋菊家的經濟損失。村長把錢扔在地上,受辱的秋菊沒有撿錢,而又一次踏上了漫漫的告狀路途。

  這部電影反映的兩個主題:一是中國正在走向法治,人民群眾已開始越來越多地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利,二是描寫一個傳統概念中的弱者(懷孕的農村婦女)對抗強大甚至邪惡的勢力(踢傷人死不道歉的村長)的堅強意志和不出精神。

  從影片中可以看出秋菊是很希望透過訴訟來獲得正義的,並且在我們看來她也確實獲得了正義。但實際上最後她能獲得什麼呢,也許這對於秋菊來說更是一場“人道主義災難”,她獲得的大概也只能是一個極其尷尬的境地。在農村,人與人之間基本上都是和睦相處、互助互愛的,這也是中國絕大部分農村成百上千年來形成的良好道德傳統。比如秋菊丈夫與村長髮生矛盾後,在秋菊生孩子時還得到了村長村民們的幫助。而秋菊希望透過訴訟討“說法”的做法,卻把曾經幫助過她的村長送進了監獄,在村民們甚至她的家人看來秋菊實在是太沒有人性了。而且筆者堅信在農村,像秋菊這號人物是永遠也的不到人們的認同的,她肯定會遭到遭到村民們的唾棄,而像秋菊這樣子帶來的新的.法律觀念將使得農村裡面鄰里互敬互助的傳統觀念受到了嚴重的衝擊,甚至是瓦解。相信經歷了這次慘痛的教訓之後,秋菊今後也許再也不敢透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了,而面對這樣的法治,還有幾個人敢上訴呢?

  秋菊把村長送進監獄也許又是我國的法治的進步的一個體現,但是試問一下,這到底是不是秋菊希望得到的結果呢?也許這就是法律與傳統的道德觀念的衝突,這更是法治的無奈。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範,也只是社會規範的一種,法律既不是全部社會規範,也不能代替其他社會規範。而就道德來說,它是一個基本的社會準則,它不僅關乎人的行為,而且連線人的內心。法治要想離開道德而獨自存在,那只是一種空想。法治不僅不會排斥道德,而且還是以道德的存在與作用的發揮作為社會基礎的。法治如果超出自己的範圍而要將其他社會規範所取代,那就只能是空想,就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後果。

  因此可以說秋菊打官司的結局就是法治的無奈,而法治也不是完美無缺的。無情的法治只能使人望而生畏,避而遠之。法治的終極價值目標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法治是工具,人是目的,法治必須以人為本,人性化的法治才更有威信。但在法庭庭審中法官也只能就事論事,根據當時人的訴訟請求來依法作出判決,一旦法官在判決中作出一些人性化的判決內容(比如按照傳統的道德觀,順從秋菊以及大部分人的想法,只判決該村長向秋菊道歉並賠償損失而不追究其他責任),其馬上就有可能被懷疑是否有受賄的嫌疑,而且社會也有可能會因此而亂了套。所以也只能把這歸咎為法治的無奈,只能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理論的發展人們慢慢的來解決這個問題了。

  對我國的法律制度現狀,我要說的是,各項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執行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確實對我國人民的和諧生活功不可沒,也為我國的社會穩定奠定了基礎。在新頒佈的眾多法律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們國家雖然說起步比較晚,94年開始全面建立,但是我們國家法律援助制度的發展應該說是比較快的。國務院已經頒佈了《法律援助條例》,而且在全國法律援助機構普遍上都建立了,據瞭解,每年實施的法律援助案件有幾十萬件,應該說幫助那些社會弱勢群體維護了權利、討回了公道。但同時,我們也應該反思的是,國家在透過法律實現其權威時,如何在個人願望、社會效果和剛性的法律之間實現一種平衡,不再讓秋菊那樣雖然討得了說法,卻陷於茫然失落之中。

  就目前我國公民法律素質狀況來看,應該說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舉個例子說吧,現在老百姓遇到了問題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這裡面應當有什麼權利,應當怎麼保護自己的權利,這些權利觀念就能看出來老百姓的法律意識確實是提高了。再一個,大家遇到了糾紛,想到的都是透過法律途徑來討回公道,這也表明大家法律意識提高了。當然,我們國家由於幅員遼闊,各地發展還不平衡,有的地方城市裡面的市民法律意識高一點,偏遠地區的人受法律宣傳教育條件的限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總體來講,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完善,我國公民的法律素質在逐漸提高,這對於我國法制建設的進一步進行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這種尷尬其實也是兩種體系的衝突尷尬。

  現實就是這樣,比如法律很少能改變殺人犯的嗜血,很少能喚醒搶劫者的覺悟。

  但是不能否認法律在規範現實社會時所起到的強有力的作用,沒有法律,世界將亂成一團。

  但是,鄉土社會的規範又該怎麼辦?

  那畢竟是已經形成了幾千年的,並且一直存在著,忽略不了的。法律和鄉土社會的規範,孰重孰輕,作何取捨,這實在不是我所能作出判斷的。我只是知道,這兩樣有不重合的地方,它們兩常常會出現矛盾的碰撞。

  以上是我對《秋菊打官司》這部影片的感受。見解或許會片面,卻也是腦海裡真正產生的疑惑。

秋菊打官司觀後感1500字3

  “秋菊打官司”打官司這一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陝西某農村的一農婦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長打傷後,為了“討個說法”而層層向上級行政機關要求行政複議,並在最終行政複議討不到令自己滿意的說法後,透過行政訴訟,透過打官司,得到了和原行政決議不同的“法說”。當我們看到秋菊帶著迷茫和不解的眼神遠遠地眺望著帶走村長的警車時,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秋菊打官司”這部影片的背景是行政訴訟法開始實施不久,具有明顯的民告官色彩。但與其說是其對行政訴訟法宣傳有重要意義,還不如說是其在某全形度上反映出了中國行政法制建設所面臨的情境。

  情境指的是政治所發生的環境。它由一個國家的文化、社會結構、人口因素以及歷史經歷所構成。(《比較政治學——變化世界中的國家和理論》[美]勞倫斯.邁耶、約翰.伯內特、蘇珊.奧格登 著,羅飛、胡永浩等譯 華夏出版社)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其中封建社會佔了絕大部分時期,因此長期歷史經歷給中國文化和人文精神積澱了一種官本位、權本位及等級思想。中國缺少西方海洋文明那種平等、獨立的契約精神,加入中國的近代文明程序遠遠比西方短,而且充滿欺辱和鬥爭,所以雖然中國告別封建制度已經有了百來年,但封建的某些思想仍根深蒂固,在廣大國民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文化發展水平極不平衡,人民整體素質不高,法律意識薄弱,因此中國的行政法制建設面臨著一個極為不利的情境。這一點,我們從“秋菊打官司”中也可以充分的體現出來。秋菊在討“個說法”時,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他是村長,他打兩下,咱也沒話說,可以他該往哪個地方踢呀,那可是個要命的地方……可見,在秋菊的眼中,村長(官)仍是要比民高一等,而不是平等的關係,之所以要討個“說法”是因為村長打得太重了,而且事後沒有道歉。此外,電影的其他方面,也能夠充分說明秋菊等人的法律等素質不高的國情,如秋菊丈夫說的話,對公務員的稱謂等等。

  因此,中國的行政法制建設要想取得重大的進展就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努力改善中國的行政法制建設的情境,為中國行政法制的健康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從對情境的定義中,我們就可以知道情境是多種因素綜合形成的,有些是長期形成的,非一時所能解決,但多數還是能夠透過政府和社會一起努力而能得到改善的。以下筆者想結合“秋菊打官司”這部電影所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簡單的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一) 加強中國的政治民主化建設,為中國的行政法制建設提供一個良好的政治環境。

  行政法制建設是中國政治民主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沒有行政法制,也實際上談政治民主也是不可能的。從另一個方面講,單進行行政法制建設也是不行的,它需要融入到整個中國的民主化程序中,需要政治民主化的其他方面相應的配套改革來支援。比如,加大民選官的範圍和力度,加強政策的透明度和宣傳力,加強對公務員的多方面、多渠道監督等。村長王善喜為什麼會打人?僅僅是因為秋菊的丈夫罵了他嗎?我相,其中實際包括著工作態度和理念的問題,如他所說,他是公家人,辛辛苦苦為公家幹了幾十年,公家不偏他還偏誰?可見,在村長的頭腦裡,他是在為公家服務而非為村民服務。這種態度和理念固然有其個人素質的因素,但與中國選官制度無不關係。試想,如果他是由村民自由選舉出來的,又怎麼能不考慮到村民的態度和意見呢?又怎會只知道上標頭檔案,而漠視村民的利益和意見。當然,這不僅僅是選官制的問題,這與我們沒有一個良好有效的監督機制也是有關的,試想,如果不是秋菊要堅持“討個說法”,又有誰會指責王善喜呢?可見加強政治民主化建設,建立和完善各種制約和監督行政權力的制度,是我們進行行政法制建設不可忽視的問題。

  (二) 提高行政相對人的法律意識和素質

  在“秋菊打官司”這部電影中,非常鮮明的體現出了行政相對人素質不高和法律意識薄弱的實情。即使是秋菊,她所謂的“討個說法”也並不是因為他意識到了村長行政行為的失當,更不是追求西方那種“契約”式的平等和人權,而僅僅是基於一種意識種的“不該”和“尊重”思想,即你不能往人要命的地方踢,只要你承認錯誤,表示對我們的尊重就行了。正是為了這種尊重,秋菊才堅持要個“說法”,而且她所要的“說法”也並非法律上的正義,而僅僅是爭取中國傳統的“一口氣”而已。因此,我們有高興中國農民有勇氣告官時,也不能忽視中國農民素質不高這一點。

  因此,中國的行政法制建設,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提高行政相對人的素質。結合中國的國情,筆者對於提高行政相對人的素質提幾點自己的見解。

  1、加大中國城鎮化程序,減少中國農民的比重;2、強化中國基礎教育中的法律教育;3、加大政策的透明度,加強國家政策和行政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4、鼓勵公民積極參與政治;5、進一步加強新聞媒體對行政的監督,和對行政不當行為的報道和評論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