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顏真卿,刀光劍影度一生

名人故事:顏真卿,刀光劍影度一生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首熟悉的《勸學》詩,出自唐代的顏真卿之手,然而真正讓他名動天下的並不是詩,而是書法。他的書法豐腴雄渾、骨力遒勁,與柳公權並稱“顏筋柳骨”。不過比他的書法更讓人驚心動魄的,是他一輩子刀光劍影的人生。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名人故事:顏真卿,刀光劍影度一生,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名人故事:顏真卿,刀光劍影度一生

  為拜名師兩次辭官

  顏真卿是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為山東琅琊(今山東省臨沂市)。他出生於詩書世家,五世祖顏之推曾寫下著名的《顏氏家訓》。不幸的是,在顏真卿3歲那年,父親就病故了,家裡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貧困。

  顏真卿繼承了良好的家族文化基因,他非常喜歡讀書,文章寫得很漂亮,但他對書法情有獨鍾。這讓母親很為難,吃飯還是問題,哪兒有錢去買那麼多筆和紙供他練字呢?

  顏真卿看出了母親的心事,有一天,他手裡拿著一隻碗和一把刷子,高興地對母親說:“我有不花錢的紙筆了,您別發愁了!”母親疑惑地看著他。他說:“這隻碗是硯,這把刷子當筆,黃泥漿可以當墨!”他在碗裡裝滿了泥漿,走到牆壁前揮筆寫了起來,寫滿後又用清水把字跡沖洗掉,說:“這就是紙啊!”

  母親笑了,顏真卿也因此練就了一手好字。

  26歲時,顏真卿考中了進士,在朝廷裡當了校書郎,後來又外放到醴泉(今陝西省禮泉縣)任縣尉,負責管理地方治安。這件工作相當繁雜,起早貪黑,沒日沒夜,但顏真卿總要擠出時間練字。人們看到他寫的字,都讚不絕口,可他內心裡卻十分苦惱,因為字寫到這個程度,沒有名師的指點,就再難有長進了。他想到去拜一個人為師,可想起此人的脾氣,又有點犯怵。

  這個人就是張旭,擅長草書。他性格怪僻,最喜歡飲酒,為杜甫所列的“飲中八仙”之一(其他7位分別為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崔宗之、蘇晉、焦遂)。喝得大醉後,張旭常常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有時甚至以頭髮蘸墨書寫,因此被時人送予了“張顛”的雅稱。

  為了表示自己拜師的誠意,顏真卿毅然辭去了官職,趕到洛陽,投到張旭門下。張旭仔細地看了他寫的字後說:“你的字已經很不錯了。現在國家正是用人的時候,你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哪能在寫字上花那麼多功夫呢?”

  話說得很婉轉,可顏真卿聽得出其中的拒絕之意。他也不敢強求,只好告辭回到了長安。沒過多久,他再次在朝廷中得到了任職的機會,可他一直對未能拜張旭為師耿耿於懷,於是又一次辭官。張旭被他的誠心所感動,點頭收下了這個弟子。

  然而讓顏真卿失望的是,入門幾個月,張旭要麼就是將自己書寫的字和前代名家的字帖給他,要他“倍加工學”,要麼就是帶著他遊山玩水、趕集看戲,“領悟自然”,絲毫沒有把訣竅傳授給他的意思。有一天,顏真卿實在忍不住,對張旭抱怨說:“我來拜門求師,是想得到您筆法的精微秘訣,為什麼只讓我臨帖、參悟呢?”

  張旭不高興地說:“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氏舞劍而得落墨神韻,除了勤學苦練和師法自然,哪有什麼訣竅啊!”

  顏真卿從張旭的話中,明白了為學之道,於是他再也不去尋找捷徑,而是埋頭苦學,揣摩前輩筆法,把從自然永珍中領悟到的神韻凝於筆端,終成一代書法大家。

  粉碎安祿山“閃電戰”

  顏真卿學好書法後,再次出仕,曾在朝中任監察御史,可是他也像許多藝術家一樣,不通世事,一味耿直,結果在天寶十二年(753年)被貶到平原郡(今山東省德州)任太守。詩人岑參為他送行,不無擔心地寫道:“郊原北連燕,剽劫風未休。”然而,這個地方最可怕的不是氣候的惡劣,而是憋著勁準備造反的安祿山。

  到任後,顏真卿“廢苛政、黜奸小、除奸詭、進忠良”,深得百姓愛戴。著名邊塞詩人高適稱讚他“自承到官後,高枕揚清風。豪富已低首,逋逃還力農。”當然,顏真卿對安祿山的野心也心知肚明,悄悄地做起了防範。

  顏真卿以防汛為名,修築城牆、趕製兵器、收攬壯丁,積儲糧草。為了避開安祿山的耳目,他每天都是一副文人做派,吟風弄月,甚至還親自主編了一部研究音韻的著作《韻海鏡源》。安祿山派人來檢查工作,他在好吃好喝好招待之餘,還即興寫了一幅字,這就是流傳至今的著名碑帖《東方朔畫像贊碑》。安祿山笑了,把顏真卿真的當成了一個只知道舞文弄墨的書呆子。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起兵謀反,對唐王朝發動了出其不意的“閃電戰”。叛軍所到之處,守令要麼開門出迎,要麼棄城匿竄,沒有敢勇猛地打一場的。沒多長時間,叛軍就直逼首都的最後一道防線潼關。唐玄宗李隆基束手無策,狼狽不堪,一邊倉皇出逃四川,一邊哀嘆:“河北24郡,難道就沒有一位忠臣嗎?”

  這時候,顏真卿挺身而出,不等皇帝的詔令,誓言討賊。他轄下3000兵馬很快就擴充到萬人,並與時任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縣)太守的族兄顏杲(音稿)卿約定互為犄角,共同抗擊叛軍。

  平原郡久攻不下,安祿山寢食難安,又氣又急。攻陷洛陽後,他派段子光帶著洛陽留守李?的首級,前來招降顏真卿:“看到了吧,如果不投降,就是這個下場!”

  顏真卿不為所動,冷笑說:“我認識李?,這並不是他的首級。來人!把這個叛賊給我砍了!”

  此舉一下子穩定了軍心,河北17郡又相繼歸順朝廷,顏真卿被推為聯軍盟主,統兵20萬,橫絕燕趙,軍威大震。天寶十五年(756年),他指揮聯軍在堂邑(今山東省聊城市)大破叛軍,殲敵2萬餘人。

  當時,顏真卿手中並沒有精銳的部隊,憑藉的只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武裝力量。但他卻打贏了安史之亂以來的第一場勝仗,“顏真卿”三個字於是成了一面旗幟,連守在安祿山老巢的嫡系將領劉客奴都派人跟他聯絡,準備歸順。顏真卿當即派人從水路給他送去了10多萬軍資,為了堅定劉客奴的信心,他還把自己不到10歲的獨子送去當人質。

  河北諸郡的歸順和堂邑之戰,截斷了叛軍和老窩之間的聯絡,安祿山只好終止進攻潼關,回師河北。顏真卿的這一番舉動,為大將郭子儀、哥舒翰等正規軍重整軍備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唐玄宗聽到這些訊息,激動地對身邊的人說:“我不瞭解真卿的為人,他做事竟這樣出色!”

  在這場關乎唐王朝存亡的戰鬥中,顏氏一門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先後有30多人為國捐軀。在常山戰役中,顏真卿的族兄顏杲卿寡不敵眾,被敵軍俘獲。安祿山命人將他押解到洛陽,親自審問。顏杲卿拒絕投降,安祿山當著顏杲卿的面,砍下了他的兒子顏季明的腦袋。顏杲卿大義凜然,痛罵叛軍,結果被用鐵鉤鉤斷了舌頭,依然罵不絕口,最後被殘忍地處死。

  數年之後,顏真卿滿懷悲憤地記述此事,寫下了著名的《祭侄文稿》。這篇用行書寫成的祭文一氣呵成,國仇家恨全部凝聚在了指尖,其中有好幾處因為筆寫幹又顧不上蘸墨而形成的枯筆,讓人感受到他當時蒼涼悲壯的心情。這幅作品被後世譽為“在世顏書第一”,是唯一可以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一比高下的書法珍品,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四朝為官得罪五相

  因為在安史之亂中立下戰功,顏真卿被調回中央,深受重用。不過他的文人氣質加上嫉惡如仇的性格,讓他在充滿爾虞我詐的官場顯得特別另類。他一生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肅宗時任過尚書,代宗時被封為魯郡開國公,德宗時被奉為太師,雖然官一朝比一朝大,但往往都是新帝登基時把他召回中央,提拔不久就因為得罪掌權者而被貶到地方。他得罪過五位宰相,特別不招領導待見,貶職成了家常便飯。

  楊國忠當宰相時,前朝名相宋?的兒子宋渾得罪了他,遭到貶職處分,滿朝大臣噤若寒蟬,沒人敢吭氣,只有顏真卿站了出來,對楊國忠說:“奈何以一時忿,欲危宋?後乎?”何必因為一時的`氣憤,而使宋?的後代受到傷害呢?在唐玄宗朝,身為皇帝小舅子的楊國忠脾氣非常不好,顏真卿的話雖然只是勸解之言,卻讓他如鯁在喉,結果就是讓顏真卿落得個與宋渾一樣的下場。

  唐代宗時,元載為相,在朝中結交了許多私黨,他怕群臣議論然後報告皇帝,就給代宗打了個報告說:“群臣向您上書報告事情,多數都是讒言誹謗,請求每次議論朝政時,先讓他們報告給各自的長官,長官報告給宰相,由宰相判斷是對還是錯,然後再向您報告。”這就相當於從制度上保證每件上報給皇帝的事,都要經宰相過一遍篩子。代宗正為每天亂七八糟的事心煩,就被說得有點心動。顏真卿當即上書批評此事:“古人說,‘蒼蠅飛舞聲嚶嚶,飛上荊棘停住身,進讒說話沒定準,攪亂各國不太平。’所以古代賢君都是廣開四方視聽,陛下卻想自己堵住耳朵、矇住眼睛,聽不清、看不明,那國家還有什麼希望呢?只准宰相報告事情,這樣的事曠古未有,即使是李林甫、楊國忠也不敢公開這樣做!”

  在顏真卿的強烈反對下,元載堵塞言路之舉沒有得逞,但沒多久,顏真卿就莫名其妙地被貶到硤州(今湖北省宜昌市)。

  顏真卿得罪的最後一位宰相是歷史上著名的奸臣盧杞。盧杞曾到郭子儀府上拜訪,嚇得郭大元帥趕緊讓家裡的女眷迴避。後來家人問為什麼,他回答說:“盧杞長得神頭鬼臉,女人們看了肯定忍不住要笑,他一定會記恨在心,一旦得志,你們和我的兒孫,一個都活不成!”顏真卿顯然沒有郭子儀這份智慧,他依然不改愛點炮的習慣,弄得盧杞臉黑得更加難看,準備把顏真卿排擠出京城,落個耳根清靜。顏真卿聽說了,找到他說:“您先父盧中丞的頭顱被安祿山送到平原郡時,臉上滿是血,我不忍心用衣服擦,親自用舌頭舔淨,就憑這點,您忍心不容忍我嗎?”盧杞聽了驚惶地下拜,內心則對顏真卿更加恨之入骨。

  其實顏真卿得罪宰相,誰官大跟誰對著幹,並不是想出風頭,趁機炒作自己,而是他為人的一貫理念使然。只要是看誰做得不對,哪怕是皇帝老子,他也敢說敢管,更不用說皇帝身邊的那些紅人了。在他的書法作品中,有一幅《爭座位帖》,它的來歷,最能體現顏真卿的這種性格。

  有一年,唐代宗設宴款待從外地前來參拜的郭子儀。按照禮法規定,宴會上文武官員的座位順序,應該按照官職的大小排列。但負責安排座次的官員郭英義,為了討好代宗寵信的太監魚朝恩,竟把官職地位更高的尚書們都排到了魚朝恩的後面。宴會上魚朝恩十分得意,時任刑部尚書的顏真卿氣憤地對身邊的人說:“魚朝恩不過是個善於拍馬屁的小人,沒有什麼功勞,他的座位憑什麼排在前邊!”同僚們趕緊勸道:“他是皇上的紅人,誰惹得起?還是算了吧!”顏真卿回答說:“不行!這有關國家的尊嚴,不是件小事。這個座次我一定要爭!”

  回到家,怒氣難平的顏真卿奮筆疾書,不一會兒,《與郭僕射書》(又稱《爭座位帖》)就誕生了。這篇作品歷數了魚朝恩的種種罪惡,痛斥了郭英義溜鬚拍馬的無恥行為,筆力雄健,氣勢奪人,充分展現了他剛直不阿的性格,成為他的書法代表作之一。

  明知火坑也要跳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節度使李希烈叛亂,朝中議論著準備派兵討伐,這時盧杞悄悄給唐德宗出了個主意,他說李希烈這個人“年少驍將,恃功驕慢”,一般人都不看在眼裡,如果能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去勸說他,一定能“不勞軍旅而服”,不用費一兵一卒就能將叛亂平息了。

  唐德宗自然很高興,說:“那派誰去合適呢?”

  盧杞說:“顏真卿是朝中元老,忠直剛決,名重海內,人所信服,真其人也。”沒有誰比顏真卿更合適的了!

  滿朝文武聽說此事都吃了一驚,因為誰都看得出來,盧杞是在借刀殺人。於是不少人都勸顏真卿說,你不如以年老體弱為理由推辭不去。顏真卿慨然回應說:“君命也,將焉避之!”這是皇帝的命令,怎麼能因為怕死而回避呢!說完,他帶上詔書,連家都沒回就奔向前線了。

  事情果然如盧杞所料,顏真卿一到許州(今河南省許昌市),就被1000多個殺氣騰騰的武士包圍了,明晃晃的刀劍在他眼前直晃。顏真卿鎮定自若,臉上的顏色一點也沒改變。李希烈見狀,假意喝退了武士,笑著對顏真卿說:“手下人不懂事,您別見怪。這次起兵,我是被逼無奈,還請替我在皇帝面前說幾句好話。”

  顏真卿說:“你只要歸順朝廷,自然不會獲罪。”

  李希烈根本聽不進勸告,把顏真卿扣押起來。不久,朱滔、田悅等4個同樣反叛的藩鎮派遣使者到李希烈處,上表稱臣,勸他稱帝。李希烈很高興,命人把顏真卿叫來,看一看自己的眾望所歸。四鎮使者藉機拍馬屁說:“早就聽說顏太師有威望,現在李元帥就要稱帝號,而顏太師恰好到來,這是上天把宰相賜給元帥啊。”顏真卿厲聲喝斥他們說:“說什麼宰相!你們知道有個痛罵安祿山而死的顏杲卿嗎?他便是我的哥哥。我年歲這麼大的人了,只知道恪守臣節而死,難道還會受你們的引誘脅迫嗎!”4個傢伙不敢吱聲了。

  文的不行,李希烈決定給顏真卿點顏色看看。有一天,他命人在館舍庭院中挖了一個大坑,然後把顏真卿架過來威脅說:“你如果不歸順我,就活埋了你!”顏真卿神色安然,對李希烈說:“既然我的生死已經決定,何必玩弄花樣!趕快一劍砍死我,你心中豈不更痛快些?”弄得李希烈沒了脾氣。還有一次,李希烈叫人在院子裡架起一堆乾柴,點起熊熊烈火,然後把顏真卿帶到火堆前。一個叛將對他說:“再不歸順李元帥,就活活燒死你!”顏真卿輕蔑地看了他一眼,一句話沒說,縱身就向火堆撲去,嚇得那個叛將趕忙把他拉了回來。

  顏真卿情知難逃此劫,早就從容地做好了準備。他給朝廷寫了遺表,給自己寫了墓誌銘和祭文。在祭文之中,他寫道“天之昭明,豈可誣乎!有唐之德,則不朽耳!”貞元元年(785年)八月二十三,李希烈派人將顏真卿勒死於蔡州(今河南省汝南縣)龍興寺中,終年77歲。

  歐陽修評價說:“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意思是,顏真卿是位君子,他的品德和性格,人們初見也許會心生敬畏,然而愈久會覺得愈可愛。

  顏真卿的人生如書,把剛直忠烈的品格融入了書法之中;他的書如人生,把字的端莊與遒勁化成了處世的性格。這樣的書法,讓我們欽佩;這樣的人生,讓我們高山仰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