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逞之徒的意思

注音 ㄅㄨˋ ㄔㄥˇ ㄓ ㄊㄨˊ

拼音 bù chěng zhī tú

詞性 成語

基本釋義

⒈  為非作歹,不能得手的人。

如有不逞之徒,想趁機搗亂,就殺頭不赦。——丁玲《水》

the unruly; desperado;


英文 desperado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不逞之徒「ㄅㄨˋ ㄔㄥˇ ㄓ ㄊㄨˊ」

⒈  心懷不滿而鬧事的人。也作「不逞之人」。

《後漢書·卷六四·史弼傳》:「外聚剽輕不逞之徒,內荒酒樂。」

引證解釋

⒈  後因稱犯法為非的人為不逞之徒。

《左傳·襄公十年》:“司馬、堵氏、侯氏、子師氏 皆喪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後漢書·史弼傳》:“外聚剽輕不逞之徒,內荒酒樂,出入無常。”
李賢 注:“逞,快也。謂被侵枉不快之人也。”
《南史·謝莊傳》:“容致不逞之徒,妄生矯詐。”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臺灣之役》:“爽文 藉以糾約群不逞之徒,嘯聚將起事。”
丁玲 《水》三:“如有不逞之徒,想趁機搗亂,就殺頭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