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板的意思

注音 ㄆㄞ ㄅㄢˇ

拼音 pāi bǎn

詞性 名詞 動詞

基本釋義

⒈  打拍子。

自己唱,自己拍板。

beat time with clappers;

⒉  舊時商行拍賣貨物成交時用拍打木板來表示。

have the finalsay; give the final verdict;

⒊  比喻主事的人作出某種決定。

不能任何事都等上級拍板。

rap the gavel;

⒋  打擊樂器,用來打拍子,用幾片木板做成。也叫鼓板。

前面一個十八九歲的婦人,背後一個五六十歲的老兒,手裡拿串拍板,都來到面前。——《水滸傳》


英文 clapper-board, auctioneer's hammer, to beat time with clappers

德語 entscheiden, das letzte Wort haben (S)​

國語辭典簡編本

拍板「ㄆㄞ ㄅㄢˇ」

1.樂器名。一種打擊樂器,由三片堅木組成,兩前一後,以細弦或布帶連結。敲擊時, 左手持後板,使下面突起的部分撞擊前面兩塊木板發聲。一般用於戲曲伴奏和器樂合奏,常與板鼓合用。 △鼓板、歌板 ◎

2.打拍板

造句他一邊唱著,一邊拍板,神情自怡。

3.拍賣貨物時用以表示成交的板子。

造句最後只見拍板重重落下,這件古董便以高價成交了!

國語辭典修訂本

拍板「ㄆㄞ ㄅㄢˇ」

⒈  歌唱時拍打歌曲的節奏。

如:「他看得津津有味,跟著一邊拍板,一邊哼。」

⒉  拍賣貨物時所用的一塊板子。

如:「一個小販拿著一塊拍板在路邊吆喝叫賣。」

⒊  樂器名。一種打擊樂器。由三塊長方形紫檀或黃楊木板組成,前二塊木皮以細弦捆縳,再以布帶連結後面的單塊木板。敲擊時,左手持後板,使下端突起的部分撞擊前面兩塊木板發聲。用於戲曲伴奏和器樂合奏,常與板鼓合用,由鼓手兼操。

引證解釋

⒈  打擊樂器的一種。也稱檀板、綽板。用堅木數片,以繩串聯,用以擊節。 唐 宋 時拍板為六或九片,以兩手合擊發音,今拍板常由三片木板組成。參閱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拍板》、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樂舞聲歌·拍板》、《清文獻通考·樂十三》。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捲上:“就按於 清元 小殿, 寧王 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 馬仙期 方響, 李龜年 觱篥, 張野狐 箜篌, 賀懷智 拍板。”

⒉  擊節,打拍子。

清 鈕琇 《觚賸·雪遘》:“孝廉夫人亦妙解音律,親為家伎拍板,正其曲誤。”

⒊  商行、交易所拍賣貨物採用競爭買賣方式時,雙方討價還價至適當價格時,由行所人員拍打木板,表示成交。亦泛指成交。

王廣堯 《保護競爭必須剎住歪風》:“也有一些採購人員趁拍板簽字之機,放開海口,大提個人的物質要求。”

⒋  借指作出決定。

蔣子龍 《喬廠長上任記》:“他說一不二,敢拍板也敢負責,許了願必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