攛箱的意思

注音 ㄘㄨㄢ ㄒ一ㄤ

拼音 cuān xiāng

基本釋義

⒈  亦作“攛廂”。

⒉  宋元時官衙開庭理案時,設箱在衙門,告狀者要投狀於箱內,稱為“攛箱”。

國語辭典修訂本

攛箱「ㄘㄨㄢ ㄒ一ㄤ」

⒈  將狀子投入官衙所設的告狀箱中。元·楊瑀〈山居新話〉:「桑哥丞相當國擅權之時,同僚張左丞、董參政者,二公皆以書生自稱,凡事有不便者,多沮之。桑哥欲去之而未能,是時都省告狀攛箱,乃暗令人作一狀,投之箱中。」元·孟漢卿也作「拋箱」、「攛廂」。

《魔合羅·第三折》:「則聽的鼕鼕傳擊鼓,偌偌報攛箱!」

引證解釋

⒈  亦作“攛廂”。 宋 元 時官衙開庭理案時,設箱在衙門,告狀者要投狀於箱內,稱為“攛箱”。 元 楊瑀 《山居新話》:“桑哥 丞相當國擅權之時,同僚 張左丞、董參政 者,二公皆以書生自稱,凡事有不便者多沮之。參見“喝攛箱”。

桑哥 欲去之而未能。是時都省告狀攛箱,乃暗令人作一狀,投之箱中,至午收狀,當日省掾須一一讀而分揀之。”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三折:“則聽的鼕鼕傳擊鼓,偌偌報攛箱。”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二折:“今日升廳坐衙,左右!喝攛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