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頭的意思

注音 ㄇㄠˊ ㄊㄡˊ

拼音 máo tóu

基本釋義

⒈  古代皇帝儀仗中一種擔任先驅的騎兵。

⒉  即昴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國語辭典修訂本

旄頭「ㄇㄠˊ ㄊㄡˊ」

⒈  帝王衛士所持的旗。

《後漢書·卷七四下·袁紹傳》:「承製設壇墠於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理兵,乘鸞輅九旒旄頭羽騎。」

⒉  擔任先驅的騎兵。也作「旄騎」。

《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羿為旄頭,宋萬為式道候。」
《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賜東海王彊虎賁、旄頭、鍾虡之樂。」

⒊  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為白虎七宿之第四星。

《漢書·卷二六·天文志》:「昴曰旄頭,胡星也,為白衣會。」
唐·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詩:「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引證解釋

⒈  古代皇帝儀仗中一種擔任先驅的騎兵。

《漢書·燕剌王劉旦傳》:“旦 遂招來郡國姦人,賦斂銅鐵作甲兵,數閲其車騎材官卒,建旌旗鼓車,旄頭先敺。”
顏師古 注:“敺與‘驅’同……凡此旄頭先驅,皆天子之制。”
《後漢書·儒林傳上·楊政》:“武騎虎賁懼驚乘輿,舉弓射之,猶不肯去;旄頭又以戟叉 政,傷胷, 政 猶不退。”
唐 王維 《為羽林將軍祭武大將軍文》:“羽林孤兒,旄頭突騎,罔不畢勸,為之元帥。”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國朝承 五代 荒殘之弊,事從簡略,每鳴鑾遊豫,僅同藩鎮,而盡去戈戟旌旗之制,非所謂旄頭清道後行之謹也。”

⒉  即昴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參見“昴宿”。

《漢書·天文志》:“昴曰旄頭,胡星也,為白衣會。”
唐 武元衡 《送徐員外還京》詩:“旄頭星未落,分手轆轤鳴。”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師》:“月升鴟尾城吹角,星散旄頭帳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