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曉的意思

注音 ㄏㄨㄣ ㄒ一ㄠˇ

拼音 hūn xiǎo

基本釋義

⒈  猶晨昏,早晚。明和暗。指晝和夜。旦夕間,很短的時間。

國語辭典修訂本

昏曉「ㄏㄨㄣ ㄒ一ㄠˇ」

⒈  早晚、朝夕。

《南齊書·卷七·東昏侯本紀》:「干戈鼓譟,昏曉靡息。」
南朝陳·徐陵〈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若夫聽採民訟,昏曉必通,召引軒櫺,躬親辯決。」

⒉  明暗。

唐·杜甫〈望嶽〉詩:「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⒊  比喻很短的時間。

宋·蘇軾〈與客遊道場何山得鳥字〉詩:「作詩記餘歡,萬古一昏曉。」

引證解釋

⒈  猶晨昏,早晚。

《晉書·文苑傳·曹毗》:“故大人達觀,任化昏曉,出不極勞,處不 巢 皓。”
《南齊書·東昏侯紀》:“干戈鼓譟,昏曉靡息。”
南朝 陳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聽採民訟,昏曉必通,召引軒櫺,躬親辨決。”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捲上:“京師街衢置鼓於小樓之上,以警昏曉。”

⒉  明和暗。指晝和夜。

唐 杜甫 《望嶽》詩:“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仇兆鰲 注引 徐增 曰:“山後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山前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
清 陳維崧 《賀新郎·登龍池絕頂憑虛閣》詞:“澒洞荒寒非世境,昏曉陰陽盪割,更古木冷煙轇轕。”

⒊  旦夕間,很短的時間。

宋 蘇軾 《與客遊道場何山得鳥字》詩:“作詩記餘歡,萬古一昏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