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氣的意思

注音 一ㄝˋ ㄑ一ˋ

拼音 yè qì

基本釋義

⒈  儒家謂晩上靜思所產生的良知善念。

⒉  夜間的清涼之氣。

⒊  黑暗、陰森的氣氛。

國語辭典修訂本

夜氣「一ㄝˋ ㄑ一ˋ」

⒈  平旦清明之氣。自入夜至於平旦,因人未與外界事物接觸,故而產生清明純淨之氣,此時良知最易呈現。

《孟子·告子上》:「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

⒉  夜間的空氣。

南朝梁·劉孝儀〈和昭明太子鐘山解講〉詩:「夜氣清簫管,曉陣爍郊原。」
唐·韓愈〈李花〉詩二首之一:「東風來吹不解顏,蒼茫夜氣生相遮。」

引證解釋

⒈  儒家謂晚上靜思所產生的良知善念。

《孟子·告子上》:“牿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
元 楊載 《中秋》詩:“神清存夜氣,天闊數秋毫。”
《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老爺是位仁厚不過的,便覺這人尚有三分夜氣,早動了一片不忍人之心。”

⒉  夜間的清涼之氣。

南朝 樑 劉孝儀 《和昭明太子鐘山解講》詩:“夜氣清簫管,曉陣爍郊原。”
唐 韓愈 《李花》詩之一:“東風來吹不解顏,蒼茫夜氣生相遮。”
元 柳貫 《送葉道士歸天台》詩:“石井劍花飛夜氣,玉田芝草豔春暉。”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杉樹林的每一片葉尖,都掛著露珠,其中隱藏著夜氣。”

⒊  黑暗、陰森的氣氛。

宋 王安石 《離鄞至菁江東望》詩:“村落蕭條夜氣生,側身東望一傷情。”
清 梅曾亮 《劉忠義傳》:“因微服行村落中,時久雨,夜氣慘悽。”
魯迅 《集外集·悼丁君》:“如磐夜氣壓重樓,剪柳春風導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