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粱的意思

注音 ㄍㄠ ㄌ一ㄤˊ

拼音 gāo liáng

基本釋義

⒈  肥肉和細糧。泛指肥美的食物。

膏粱之味。——《孟子·告子》
膏粱厚味。

fat meat and fine grain;

⒉  借指富貴人家子弟。

伯子常自矜蔭籍之美,謂王弘曰:“天下膏樑。唯使君與下官耳。——《宋書·荀伯子傳》
寄言紈褲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紅樓夢》

dandy; fop;

國語辭典簡編本

膏粱「ㄍㄠ ㄌㄧㄤˊ」

1.肥肉與美穀。泛指精美的食物。

造句在早期農業社會,食膏梁、穿綾羅是富貴的象徵。

2.比喻富貴人家或生活奢糜的人。

造句膏粱之戶難解糟糠之苦。

國語辭典修訂本

膏粱「ㄍㄠ ㄌ一ㄤˊ」

⒈  肥肉與美谷。指精美的食物。

《孟子·告子上》:「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願人之膏粱之味也。」
《漢書·卷六四下·王襃傳》:「離疏釋?而享膏粱,剖符鍚壤而光祖考。」

⒉  比喻富貴人家或生活奢糜的人。

《新唐書·卷九五·高儉傳》:「先宗室,後外戚;退新門,進舊望;右膏粱,左寒畯。」

引證解釋

⒈  肥美的食物。

《國語·晉語七》:“夫膏粱之性難正也。”
韋昭 注:“膏,肉之肥者;粱,食之精者。”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王孫公子﹞鼻饜乎蘭麝,口爽於膏粱。”
唐 劉禹錫 《武夫詞》:“今來從軍樂,躍馬飫膏粱。”
聞一多 《奇蹟》詩:“我不能不節省點,把藜藿權當作膏粱。”

⒉  借指富貴人家及其後嗣。

晉 袁巨集 《後漢紀·順帝紀二》:“諸侍中皆膏粱之餘,勢家子弟,無宿德名儒可顧問者。”
《晉書·範寧傳》:“王 何 叨海內之浮譽,資膏粱之傲誕,畫螭魅以為巧,扇無檢以為俗。”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十:“蔡京 諸孫,生長膏粱,不知稼穡。”
《紅樓夢》第三回:“寄言紈袴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