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腳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ㄥˊ ㄐ一ㄠˇ

拼音 xíng jiǎo

基本釋義

⒈  謂僧人為尋師求法而遊食四方。

⒉  引申為行乞。

⒊  見“行腳僧”。

⒋  行走;行路。

⒌  謂兩腳不停地移動。

國語辭典修訂本

行腳「ㄒ一ㄥˊ ㄐ一ㄠˇ」

⒈  僧侶為尋師求法而云遊四方。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二·玉格》:「此桃去此十餘里,道路危險,貧道偶行腳見之,覺異,因掇數枚。」
唐·杜牧〈大夢上人自廬峰迴〉詩:「行腳尋常到寺稀,一枝藜杖一禪衣。」

⒉  走路。

《宋書·卷八十一·顧覬之傳》:「在家每夜常於床上行腳,家竊異之,而莫曉其意。」

引證解釋

⒈  謂僧人為尋師求法而遊食四方。

《古尊宿語錄》卷六:“老僧三十年來行腳,未曾置此一問。”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此桃去此十餘裡,道路危險,貧道偶行腳見之,覺異,因掇數枚。”
金 趙元 《宿少林寺》詩:“箇中有佳處,行腳恨不早。”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道覡》:“赴會的,都要具膳餐飯,行腳的也要老少異糧。”
蘇曼殊 《與高天梅書》:“衲行腳南荒,藥爐為伍,不覺逾歲。”

⒉  引申為行乞。

碧野 《燈籠哨》:“‘今天的行腳好嗎!’‘那裡,只在一家人家裡要到了幾根爛紅薯!’”

⒊  見“行腳僧”。

⒋  行走;行路。

宋 楊萬里 《和文遠叔行春》詩:“行腳宜晴翠,看雲恐夕黃。”
劉白羽 《黑》二:“行腳人全把腳步匆匆扯開,往下趕這兩站路。”

⒌  謂兩腳不停地移動。

《宋書·顧覬之傳》:“覬之 不欲與 殷景仁 久接事,乃辭腳疾自免歸。在家每夜常於床上行腳,家人竊異之而莫曉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