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的意思

注音 ㄙㄢ ㄐ一ㄝˋ

拼音 sān jiè

基本釋義

⒈  三種宜加警惕的行為。戒色、戒鬥、戒得。三種宜加警惕的行為。戒妄出入、戒妄言語、戒妄憂慮。三種宜加警惕的行為。戒大怒、戒大欲、戒大醉。

國語辭典修訂本

三戒「ㄙㄢ ㄐ一ㄝˋ」

⒈  戒色、戒鬥、戒得。

《論語·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漢·蔡邕〈太尉楊秉碑〉:「昔仲尼垂三戒,而公克焉。」

⒉  不妄出入、不妄語言、不妄憂慮。

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卷二〇·雜識》:「齊齋倪公三戒:不妄出入、不妄語言、不妄憂慮。」

⒊  文章名。唐·柳宗元撰。分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三部分,以寓言隱寓鑑戒之意。

引證解釋

⒈  三種宜加警惕的行為。戒色、戒鬥、戒得。

《論語·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得,貪得。”
漢 蔡邕 《司空楊秉碑》:“昔 仲尼 垂三戒,而公克焉。”
明 沉璟 《義俠記·取威》:“若要保殘生,須是守咱三戒也。”
朱謙良 《感懷和病俠》詩:“書生自古崇三戒,俠士何時浄六根。”

⒉  三種宜加警惕的行為。戒妄出入、戒妄言語、戒妄憂慮。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雜識》:“齊齋 倪公 三戒:不妄出入、不妄言語、不妄憂慮。”

⒊  三種宜加警惕的行為。戒大怒、戒大欲、戒大醉。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養生記道》:“衛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慾並大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