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府的意思

注音 ㄦˋ ㄈㄨˇ

拼音 èr fǔ

基本釋義

⒈  漢代稱丞相與御史。宋代稱中書省和樞密院。指大腸小腸。明、清兩代同知(知府的副職)的俗稱。

國語辭典修訂本

二府「ㄦˋ ㄈㄨˇ」

⒈  宋時因中書省、樞密院分掌文武二權,故稱為「二府」。

⒉  明、清時俗稱各府同知為「二府」。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在安東做了二年,又到四川做了一任知州,轉了個二府,今年才升到這裡。」

引證解釋

⒈  漢 代稱丞相與御史。

《漢書·劉向傳》:“今二府奏佞讇不當在位。”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二府,丞相、御史也。”
《後漢書·何敞傳》:“二府聞 敞 行,皆遣主者隨之。”
章炳麟 《秦政記》:“武帝 以降,國之輔拂,不任二府。”

⒉  宋 代稱中書省和樞密院。

《宋史·職官志二》:“宋 初,循 唐 五代 之制,置樞密院,與中書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
宋 王安石 《父制誥》:“踐更二府,執國機要。”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一:“建炎 維揚 南渡時,雖甚蒼猝,二府猶張蓋搭狨坐而出,軍民有懷甎狙擊 黃 相者。”

⒊  明、清 兩代同知(知府的副職)的俗稱。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在 安東 做了兩年,又到 四川 做了一任知州,轉了個二府,今年才陞到這裡。”
《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這裡的二府就合 茌平 的這位 胡太爺 是兒女親家。”

⒋  指大腸小腸。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五:“吾久苦小便白濁,近又大府滑,百藥不瘥。取倒黏子嫩葉蒸之,焙燥為末,以酒糊為丸,日吞百餘,二府皆平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