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ㄥ ㄕ

拼音 jīng shī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帝王的都城。

自京師來。——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元濟詣京師。——《資治通鑑·唐紀》
赴舉京師。——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自京師乘風雪。——清·姚鼐《登泰山記》

capital (of a country);

國語辭典簡編本

京師「ㄐㄧㄥ ㄕ」

首都、國都。

造句明清科舉制度的會試和殿試都在京師舉行,各地考生必須千里跋涉進京趕考。

國語辭典修訂本

京師「ㄐ一ㄥ ㄕ」

⒈  首都。

《公羊傳·桓公九年》:「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
《三國演義·第二回》:「便發檄至各鎮,召赴京師。」

都門 轂下 京都 京華 京城

引證解釋

⒈  一說, 陝西 鳳翔 有山曰 京,有水曰 師,周文、武 建都於此,統名之曰“京師”。見 清 顧炎武 《肇域志》。一說, 陝西 鳳翔 有山曰 京,有水曰 師,周文、武 建都於此,統名之曰“京師”。見 清 顧炎武 《肇域志》。

《詩·大雅·公劉》:“京師 之野,於時處處。”
馬瑞辰 通釋:“京 為 豳國 之地名…… 吳斗南 曰:‘ 京 者,地名;師者,都邑之稱,如 洛邑 亦稱 洛師 之類。’其説是也。”
“京師”之稱始此。後世因以泛稱國都。 《公羊傳·桓公九年》:“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
《史記·儒林列傳》:“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師始,由內及外。”
唐 韓愈 《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飢狀》:“京師者,四方之腹心,國家之根本。”

⒉  天子的軍隊。

《左傳·莊公十一年》:“京師敗,曰王師敗績於某。”

⒊  指朝廷。

《史記·吳王濞列傳》:“京師知其以子故稱病不朝,驗問實不病,諸 吳 使來,輒繫責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