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ㄝˋ ㄓ ㄊㄨㄟ

拼音 jiè zhī tuī

基本釋義

⒈  亦稱“介子推”。春秋晉人。從晉公子重耳(文公)出亡。歷經各國,凡十九年。文公還國為君,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不及。與母隱於綿山而終。

⒉  春秋時人。清王士禛《池北偶談·介推》:“《說苑》,介子推十五為荊相,堂下有二十五進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是又一介子推也。”


英文 Jie Zhitui (7th century BC)​, legendary selfless subject of Duke Wen of Jin 晉文公|晋文公, in whose honor the Qingming festival 清明 (Pure brightness or tomb-sweeping festival)​ is said to have been initiated

國語辭典修訂本

介之推「ㄐ一ㄝˋ ㄓ ㄊㄨㄟ」

⒈  人名。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晉國隱士。從晉文公出亡,歷經各國十九年。返國後,文公賜祿不及,而介之推亦不求功名,與母隱於綿山,文公屢次尋求不得,焚山以求之,竟不出而焚死。也作「介子推」。

引證解釋

⒈  亦稱“介子推”。 春秋 晉 人。從 晉 公子 重耳 ( 文公 )出亡。歷經各國,凡十九年。 文公 還國為君,賞從亡者, 介之推 不言祿,祿亦不及。與母隱於 綿山 而終。

《莊子·盜跖》:“介子推 至忠也。”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侯 賞從亡者, 介之推 不言祿,祿亦弗及。”
明 胡侍 《真珠船》卷七:“古人名字,人少知者…… 介之推 姓 王,名 光。”
明 張萱 《疑耀》卷二:“介之推、燭之武,介 與 燭 皆地名,非姓也。二人賢者,為國人所取信,故特標其地以異於眾耳。”
亦省稱“介推”。 漢 王符 《潛夫論·遏利》:“白駒、介推 遯逃於山谷。”
唐 李涉 《長安悶作》詩:“每日除書空滿紙,不曾聞有 介推 名。”
郁達夫 《初秋雜感》詩之二:“介推 辭祿人爭說, 韓信 稱王事豈真?”

⒉  春秋 時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介推》:“《說苑》, 介子推 十五為 荊 相,堂下有二十五進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是又一 介子推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