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槎的意思

注音 ㄒ一ㄢ ㄔㄚˊ

拼音 xiān chá

基本釋義

⒈  亦作“僊槎”。

⒉  神話中能來往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竹木筏。典出晉張華《博物志》卷三:“舊說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芒芒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說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⒊  《太平廣記》卷四〇五引《洞天集》:“嚴遵仙槎,唐置之於麟德殿,長五十餘尺,聲如銅鐵,堅而不蠧。李德裕截細枝尺餘,刻為道像,往往飛去復來。廣明以來失之,槎亦飛去。”唐李適《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詩:“若見君平須借問,仙槎一去幾時來?”明劉基《怨王孫》詞:“紅塵目迥,河漢應有仙槎待還家。”後亦借稱行人所乘之舟。

引證解釋

⒈  後亦借稱行人所乘之舟。後亦借稱行人所乘之舟。

亦作“僊槎”。神話中能來往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竹木筏。典出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舊説雲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後芒芒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郡 訪 嚴君平 則知之。’竟不上岸,因還如期。後至 蜀 問 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宋 張孝祥 《蝶戀花·送姚主管橫州》詞:“君泛仙槎銀海去。後日相思,地角天涯路。”
明 方孝孺 《萬里圖》詩:“僊槎二月出 龍門,萬里春風掉晴雪。”
《隨園詩話》卷十二引 清 郭起元 《客中秋思》詩:“銷魂何處盼仙槎?客髩逢秋白更加。”
《太平廣記》卷四〇五引《洞天集》:“嚴遵 仙槎, 唐 置之於 麟德殿,長五十餘尺,聲如銅鐵,堅而不蠧。 李德裕 截細枝尺餘,刻為道像,往往飛去復來。 廣明 以來失之,槎亦飛去。”
唐 李適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詩:“若見 君平 須借問,仙槎一去幾時來?”
明 劉基 《怨王孫》詞:“紅塵目迥,河漢應有仙槎待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