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死的意思

注音 ㄈㄨˊ ㄙˇ

拼音 fú sǐ

基本釋義

⒈  甘願捨棄生命。

⒉  退隱而死。

國語辭典修訂本

伏死「ㄈㄨˊ ㄙˇ」

⒈  隱居而窮死或捨命。

《左傳·成公二年》:「臣,治煩去惑者也,是以伏死而爭。」
《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則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引證解釋

⒈  甘願捨棄生命。

《左傳·成公二年》:“臣,治煩去惑者也,是以伏死而爭。”
南朝 樑 江淹 《詣建平王上書》:“信而見疑,貞而為戮,是以壯夫義士,伏死而不顧此也。”

⒉  退隱而死。

漢 鄒陽 《獄中上書自明》:“今欲使天下恢廓之士,誘於威重之權,脅於位勢之貴,回面汙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親近於左右,則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