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黃鉞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ㄚˇ ㄏㄨㄤˊ ㄩㄝˋ

拼音 jiǎ huáng yuè

基本釋義

⒈  魏晉南北朝當位高權重之大臣出征時,往往加以“假黃鉞”的稱號,即代表皇帝親征的意思。

引證解釋

⒈  魏 晉 南北朝 當位高權重之大臣出征時,往住加以“假黃鉞”的稱號,即代表皇帝親征的意思。

《周書·靜帝紀》:“上柱國、 揚州 總管、 隨國公 楊堅 為假黃鉞、左大丞相。”
《資治通鑑·晉武帝咸寧五年》:“冬十一月,大舉伐 吳 ……命 賈充 為使持節、假黃鉞、大都督,以冠軍將軍 楊濟 副之。”
胡三省 注:“黃鉞,天子之器,非人臣所得專用,故曰假。”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南史一》:“晉 宋 之制,使持節得殺二千石以下,假黃鉞則可專戮節將矣。”
後亦省作“假鉞”。 宋 陸游 《上殿札子二》:“一旦或有非常,陛下擇群臣,使之假鉞而董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