傜役的意思

注音 一ㄠˊ 一ˋ

拼音 yáo yì

基本釋義

⒈  亦作“傜伇”。

⒉  古代官方規定的平民(主要是農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時期內或特殊情況下所承擔的一定數量的無償社會勞動。一般有力役、軍役和雜役。歷代以來,名目繁多,辦法苛嚴。

國語辭典修訂本

傜役「一ㄠˊ 一ˋ」

⒈  舊時國家規定男子有服勞役的義務,包括修築城池、造橋鋪路、防衛鄉里、戍守邊疆等。也作「徭役」。

《南史·卷七〇·循吏傳·序》:「繼以昏亂,政由群孽,賦調雲起,傜役無度。」
《資治通鑑·卷四五·漢紀三十七·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時,天下安平,人無傜役,歲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傜伇”。古代官方規定的平民(主要是農民)成年男子在一定時期內或特殊情況下所承擔的一定數量的無償社會勞動。一般有力役、軍役和雜役。歷代以來,名目繁多,辦法苛嚴。

漢 王符 《潛夫論·實邊》:“此均苦樂、平傜伇、充邊境、安中國之要術也。”
《南史·循吏傳序》:“繼以昏亂,政以群孽,賦調雲起,傜役無度。”
《新唐書·來濟傳》:“省傜役,馭下之宜也。”
《資治通鑑·漢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時,天下安平,人無傜役,歲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