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盡的意思

注音 ㄌ一ㄤˇ ㄐ一ㄣˋ

拼音 liǎng jìn

基本釋義

⒈  兩者都完結。

⒉  引申為雙方有矛盾。

⒊  兩者都完成。

引證解釋

⒈  兩者都完結。

《戰國策·楚策四》:“或謂 黃齊 曰:‘人皆以謂公不善於 富摯。公不聞 老萊子 之教 孔子 事君乎?示之其齒之堅也,六十而盡相靡也。今 富摯 能,而公重不相善也,是兩盡也。’”
吳師道 補正:“謂兩強俱斃,若齒之相摩,以就盡也。”

⒉  引申為雙方有矛盾。 宋 周密 《癸辛雜誌別集·範呂不合》:“範文正 始與 呂文靖 不合而去 文靖,晚以西事復召用之。 文正 遺 呂 書,以 郭 李 為喻,共濟國事,視古 廉 藺 寇 賈 真無慊矣。而 忠宣 乃謂無之。

呂太史 所輯《文鑑》特載此書,而《文正集》中無之,蓋 忠宣 所刪也。父子之間可謂兩盡。”

⒊  兩者都完成。

《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從陸路送家眷至 夔州,卻令家眷自回。我在 夔州 換船下峽,取了中峽之水,轉回 黃州,方往 東京,可不是公私兩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