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識的意思

注音 ㄅㄚ ㄕˊ

拼音 bā shí

基本釋義

⒈  佛教法相宗術語。眼、耳、鼻、舌、身、意為前六識。亦名六根。末那為第七識,意謂執持我見。阿賴耶為第八識,意為藏,謂能藏一切法,即所謂神識、性靈,合稱八識。

國語辭典修訂本

八識「ㄅㄚ ㄕˊ」

⒈  佛教用語。瑜伽行派主張能認識外境或心境的八種功能。分別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其中意識和眼、耳、鼻、舌、身五識並起外,並能對心境起認識作用。末那識是構成執著的心理源頭。阿賴耶識主要功能是貯存過去所造的業力。八識一方面是生起認識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變現一切現象的主體。

《成唯識論·卷二》:「等流習氣為因緣故,八識體相差別而生。」

引證解釋

⒈  佛教法相宗術語。眼、耳、鼻、舌、身、意為前六識。亦名六根。末那為第七識,意謂執持我見。阿賴耶為第八識,意為藏,謂能藏一切法,即所謂神識、性靈,合稱八識。

《天地八陽神咒經》:“云何名八識?眼是色識,耳是聲識,鼻是香識,舌是味識,身是觸識,意是分別識。六根是六識。舍藏識,阿賴耶識,是名曰八識。”
清 龔自珍 《最錄八識規矩頌》:“師復念言法相宗大綱在八識,大緯在四分,乃製此頌一十二章,分四大支,初三頌眼等識,次三頌意識,次三末那,次三賴耶。”
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孫卿 又曰:‘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經理也。’其能知八識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