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官的意思

注音 ㄌ一ㄡˋ ㄍㄨㄢ

拼音 liù guān

基本釋義

⒈  週六卿之官。《周禮》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國之政,總稱六官或六卿。

⒉  隋唐後中央政權置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之尚書總稱六官。

國語辭典修訂本

六官「ㄌ一ㄡˋ ㄍㄨㄢ」

⒈  周代分掌國政的六種職官。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的總稱。

《周禮·秋官·大司寇》:「凡邦之大盟約,蒞其盟書而登於天府;大史、內史、司會及六官,皆受其貳而藏之。」
漢·鄭玄·注:「六官,六卿之官也。」
《孔子家語·卷六·執轡》:「古之御天下者,以六官總治焉。」

⒉  隋、唐之後,中央政權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尚書總稱。

《明史·卷二〇二·孫應奎傳》:「私比黨與,勢侵六官,氣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憤。」

引證解釋

⒈  周 六卿之官。 《周禮》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國之政,總稱六官或六卿。

《周禮·秋官·司寇》:“凡邦之大盟約,涖其盟書而登之於天府;大史、內史、司會及六官,皆受其貳而藏之。”
鄭玄 注:“六官,六卿之官也。”
孫詒讓 正義:“謂大宰等六官之正。”
《孔子家語·執轡》:“古之御天下者,以六官總治焉:冢宰之官以成道,司徒之官以成德,宗伯之官以成仁,司馬之官以成聖,司寇之官以成義,司空之官以成禮。”
宋 曾鞏 《節相制》:“古者出軍之法,始於一井之間;遣將之常,甫在六官之內。”

⒉  隋 唐 後中央政權置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之尚書總稱六官。

唐 楊炯 《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導之以德,齊之以刑,威振六官,風揚五部。”
《明史·孫應奎傳》:“至於 桂萼 以梟雄桀驁之資,作威福,納財賄,阻抑氣節,私比黨與,勢侵六官,氣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憤。”
清 曾國藩 《劉母譚孺人墓誌銘》:“自餘掛名朝籍,待罪六官,去父母之邦,十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