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正的意思

注音 ㄌ一ㄡˋ ㄓㄥˋ

拼音 liù zhèng

基本釋義

⒈  春秋晉統帥三軍的六卿。

⒉  臣子對國君之六種正當的品行。

引證解釋

⒈  春秋 晉 統帥三軍的六卿。

《左傳·襄公二五年》:“自六正、五吏、三十帥、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師旅及處守者,皆有賂。”
杜預 注:“三軍之六卿。”
孔穎達 疏:“三軍將佐有六,與六正數同,故以六正為六卿也。”

⒉  臣子對國君之六種正當的品行。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擇官》所引略同。

漢 劉向 《說苑·臣術》:“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行六正則榮,犯六邪則辱……何謂六正六邪?六正者,一曰萌芽未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幾,得失之要,預禁乎不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處,天下稱孝焉,如此者聖臣也。二曰虛心盡意,進善通道,勉主以禮義,論主以長策,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功成事立,歸善於君,不敢獨伐其勞,如此者良臣也。三曰卑身賤體,夙興夜寐,進賢不解,數稱於往古之行事,以厲主意,庶幾有益,以安國家社稷宗廟,如此者忠臣也。四曰明察幽見成敗,早防而救之,引而復之,塞其間,絶其源,轉禍以為福,使君終以無憂,如此者智臣也。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職事,辭祿讓賜,不受贈遺,衣服端齊,飲食節儉,如此者貞臣也。六曰國家昏亂,所為不諛,然而敢犯主之顏,面言主之過失,不辭其誅,身死國安,不悔所行,如此者直臣也。是為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