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革的意思

注音 ㄅ一ㄥ ㄍㄜˊ

拼音 bīng gé

基本釋義

⒈  武器鎧甲裝備。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⒉  戰爭。

民窮於兵革。

國語辭典修訂本

兵革「ㄅ一ㄥ ㄍㄜˊ」

⒈  兵器及甲冑等軍械裝備。亦引申指軍旅、軍事、戰爭或兵將等。

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三:「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三國演義·第三二回》:「袁氏連年喪敗,兵革疲於外,謀臣誅於內。」

引證解釋

⒈  兵器和甲冑的總稱。泛指武器軍備。

《周禮·地官·酇長》:“若作其民而用之,則以旗鼓兵革帥而至。”
《禮記·禮運》:“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禮也,是謂脅君。”
鄭玄 注:“兵革,君之武衛及軍器也。”
孔穎達 疏:“是國家防衛之器。”
《韓非子·解老》:“凡兵革者,所以備害也。”
《戰國策·秦策一》:“朞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
宋 陳亮 《酌古論四·封常清》:“古之善用兵者,士卒雖精,兵革雖鋭,其勢雖足以扼敵人之喉而蹈敵人之膺,而未嘗敢輕也。”

⒉  指戰爭。

《詩·鄭風·野有蔓草序》:“君之澤不下流,民窮於兵革。”
《陳書·虞寄傳》:“且兵革已後,民皆厭亂。”
宋 蘇軾 《策略一》:“國家無大兵革幾百年矣。”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典故》:“崇禎 末,兵革擾亂,帝於宮中習學騎馬,左右扶掖以上,不數步即墜。”
梁啟超 《中國地理大勢論》:“中國,干戈之國也。統覽數千年之史乘,其三十載不見兵革者殆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