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的意思

注音 ㄕˊ ㄦˋ ㄕˊ

拼音 shí èr shí

基本釋義

⒈  古時分一晝夜為十二時,以干支為記。猶言一晝夜,全天。詞牌名。亦稱“十二時慢”。曲牌名。屬南曲商調。字數與詞牌不同。用作引子。另南曲曲牌《尾聲》一般為十二板,故亦有《十二時》之稱。

國語辭典修訂本

十二時「ㄕˊ ㄦˋ ㄕˊ」

⒈  古人分一天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等十二個時辰。

⒉  全天。

唐·王維〈送楊長史赴果州〉詩:「鳥道一千里,猿聲十二時。」
《宋史·卷三八五·葛邲傳》:「十二時中,莫欺自己。」

⒊  詞牌名。宋鼓吹四曲之一。此調有仄韻、平韻兩體。

引證解釋

⒈  古時分一晝夜為十二時,以干支為記。 《左傳·昭公五年》 杜預 注有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等名目,雖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時。至以十二支記時,《南齊書·天文志》始有之。參閱 清 趙翼 《陔餘叢考·一日十二時始於漢》、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昭公五年》“十時”注。

⒉  猶言一晝夜,全天。

唐 王維 《送楊長史赴果州》詩:“鳥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時。”
《宋史·葛邲傳》:“十二時中,莫欺自己。”

⒊  詞牌名。亦稱“十二時慢”。 宋 鼓吹四曲之一,雙調或三段,有平韻、仄韻兩調,四體。又為《憶少年》的別名,雙調四六或四七字兩體。

⒋  曲牌名。屬南曲商調。字數與詞牌不同。用作引子。另南曲曲牌《尾聲》一般為十二板,故亦有《十二時》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