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吁的意思

注音 ㄒㄨ ㄒㄨ

拼音 xū xū

基本釋義

⒈  喘氣聲。如:氣喘吁吁。

pant; puff hard;


英文 to pant, to gasp for breath

國語辭典修訂本

吁吁「ㄒㄨ ㄒㄨ」

⒈  喘氣聲。

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三折》:「我這裡立不定、吁吁的氣喘,我將這繩頭兒呵的來覺軟。」
元·劉庭信〈寨兒令·夜未央〉曲:「喘吁吁嬌滴滴,香馥馥汗浸浸 。」

⒉  驚恐的樣子。

唐·柳宗元〈乞巧文〉:「吁吁為詐,坦坦為忝,他人有身,動必得宜。」

引證解釋

⒈  安閒自得貌。

漢 班固 《白虎通·號》:“臥之詓詓,起之吁吁,飢即求食,飽即棄餘。”
陳立 疏證:“《莊子·盜跖篇》雲:‘ 神農 之代,臥則居居,起則于于。’”
按, 成玄英 疏:“于于,自得之貌。”
明 歸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上古之時,其民吁吁怡怡。”

⒉  驚恐貌。

唐 柳宗元 《乞巧文》:“臣物之靈,進退唯辱,彷徉為狂,局束為諂,吁吁為詐,坦坦為忝。”

⒊  喘氣聲。

元 無名氏 《馮玉蘭》第三折:“我這裡慌速速的腳懶抬,喘吁吁的身戰搖。”
《紅樓夢》第三三回:“賈政 喘吁吁直挺挺的坐在椅子上。”
郭小川 《牧羊人的小唱》:“羊眼亮光光,羊鼻喘吁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