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納的意思

注音 ㄊㄨˇ ㄋㄚˋ

拼音 tǔ nà

基本釋義

⒈  吐故納新。道家養生之術。

⒉  泛指呼吸。

⒊  猶吞吐。吐出與吞進。

⒋  比喻貿易,買賣。

⒌  言談;談吐。

⒍  指發聲。

國語辭典簡編本

吐納「ㄊㄨˇ ㄋㄚˋ」

道家的修練術。將體內惡濁之氣由口吐出,而由鼻子吸入清新之氣。

造句平日多練習吐納之法,有助於身體健康。

國語辭典修訂本

吐納「ㄊㄨˇ ㄋㄚˋ」

⒈  道家的修煉術。從口中吐出惡濁之氣,鼻吸入清新之氣。

《文選·嵇康·養生論》:「又呼吸吐納,服食養生,使形神相親,表裡相濟也。」

⒉  吐出與吸入。

《文選·郭璞·江賦》:「呼吸萬里,吐納靈潮,自然往復,或夕或潮。」

⒊  發言,談論。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春秋觀志,諷誦舊章,酬酢以為賓榮,吐納而成身文。」

引證解釋

⒈  吐故納新。道家養生之術。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又呼吸吐納,服食養身,使形神相親,表裡俱濟也。”
《新唐書·宦者傳上·高力士》:“朕將吐納導引,以天下事付 林甫,若何?”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七:“摶 不知吐納修養之理,假令白日沖天,亦何益於聖世?”
清 孫枝蔚 《題華山高枕圖壽吳香林》詩:“那用仙家吐納頻,陶然一枕自生春。”

⒉  泛指呼吸。

魯迅 《墳·雜憶》:“因此我常常欣慕現在的青年,雖然生於 清 末,而大抵長於 民國,吐納共和的空氣,該不至於再有什麼異族軛下的不平之氣,和被壓迫民族的合轍之悲罷。”
葉聖陶 《倪煥之》十五:“心臟的每一回跳動,鼻息的每一回吐納,都奏出‘我愛著你’那句話的激動的節拍。”

⒊  猶吞吐。吐出與吞進。

漢 王粲 《遊海賦》:“苞吐納之弘量,正宗廟之紀綱。”
晉 郭璞 《江賦》:“呼吸萬里,吐納靈潮。”
清 唐孫華 《同宋藥洲太史登滕王閣》詩:“吐納江流九派小,平壓雉堞群峰低。”

⒋  比喻貿易,買賣。

吳晗 《朱元璋傳》第六章二:“商品的生產和吐納的中心,手工業作坊和批發行號的所在地,集中著數量相當巨大的後備手工業工人和小商攤販。”

⒌  言談;談吐。

《魏書·元翼傳》:“美姿貌,善吐納,兼有將畧。”
南朝 樑 慧皎 《高僧傳·義解·竺道生》:“吐納問辯,辭清珠玉,雖宿望學僧,當世名士,皆慮挫詞窮,莫敢酬抗。”
清 吳偉業 《送何省齋》詩:“吐納既風流,姿容更瓌異。”

⒍  指發聲。

南朝 樑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議論》:“崔 記教坊 任智方 四女皆善歌,其中二姑子,吐納悽惋,收斂渾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