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意思

注音 (二)ㄆㄧˇ

拼音 (二)pǐ

基本釋義

國語辭典簡編本

否「(二)ㄆㄧˇ」

1.六十四卦之一。坤(&8e7a._104_0gif)下乾(&8e7

10._104_0gif)上。象徵天地不交,萬物不通之義。

2.壞、惡。

造句極泰來

3.貶斥。

造句人物

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二)ㄆㄧˇ

拼音 (二)pǐ


[名]
1.《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乾(?)上。象天地不交,萬物不通之義。

2.壞、惡。如:「否極泰來」。《詩經.大雅.抑》:「於呼小子,未知臧否。」《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形]
不好、惡劣的。如:「否德」。漢.桓寬《鹽鐵論.復古》:「窮夫否婦,不知國家之慮。」
[動]
貶斥。如:「臧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