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身的意思

注音 ㄔㄥˊ ㄕㄣ

拼音 chéng shēn

基本釋義

⒈  謂自薦求仕。

引證解釋

⒈  謂自薦求仕。 《舊唐書·韋澳傳》:“﹝ 韋澳 ﹞登第後十年不仕。伯 兄溫,與御史中丞 高元裕 友善, 溫 請用 澳 為御史,謂 澳 曰:‘ 高二十九 持憲綱,欲與汝相面,汝必得御史。’ 澳 不答。

溫 曰:‘ 高君 端士,汝不可輕。’ 澳 曰:‘然恐無呈身御史。’”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一》:“昔人恥呈身御史,今豈求識面臺官也?”
清 姚之駰 《元明事類鈔·人品門·方正》:“《獻徵録》:隆慶 時, 劉淛 試南宮,下第。大學士 李公 得其遺卷,心奇之,欲致一見。不可,曰:‘落第書生,豈可呈身相門耶?’”
《清文獻通考·選舉四》:“乾隆 七年奉諭旨……既為文學華贍之青衿,則應科舉時,自可脫穎而出,又不轉籍選拔,以為呈身之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