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子的意思

注音 ㄙˋ ㄗˇ

拼音 sì zǐ

基本釋義

⒈  帝王或諸侯的承嗣子(多為嫡長子)。

⒉  舊時稱嫡長子。

⒊  舊時無子者以近支兄弟或他人之子為後嗣,亦稱“嗣子”。參閱《清會典事例·戶口·旗人撫養嗣子》。


英文 heir, adopted son

德語 Erbe (S)​

國語辭典修訂本

嗣子「ㄙˋ ㄗˇ」

⒈  承繼王位的嫡長子。

《漢書·卷三·高後紀》:「世世勿絕,嗣子各襲其功位。」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⒉  以他人之子承繼為自己的兒子。

引證解釋

⒈  帝王或諸侯的承嗣子(多為嫡長子)。

《左傳·哀公二十年》:“趙孟 曰:‘ 黃池 之役,先主與 吳王 有質,曰:“好惡同之。”
今 越 圍 吳,嗣子不廢舊業而敵之。’” 杜預 注:“嗣子, 襄子 自謂。”
《史記·五帝本紀》:“堯 曰:‘誰可順此事?’ 放齊 曰:‘嗣子 丹朱 開明。’ 堯 曰:‘籲!頑凶,不用。’”
《漢書·高後紀》:“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於高廟,世世勿絶,嗣子各襲其功位。”
清 侯方域 《雲起樓記》:“昭烈 謂 諸葛亮 曰:‘嗣子如不可輔,君自取之。’”

⒉  舊時稱嫡長子。

唐 韓愈 《唐故檢校尚書左僕射右龍武軍統軍劉公墓誌銘》:“子四人:嗣子光祿主簿 縱,學於 樊宗師,士大夫多稱之;長子 元一 ……次子 景陽、景長,皆舉進士。”
清 王應奎 《柳南隨筆·嗣子》:“又﹝ 昌黎 ﹞《節度使李公墓誌銘》雲:公有四子,長曰 元孫,次曰 元質,曰 元立,曰 元本。元立、元本 皆 崔氏 出。‘葬得日,嗣子 元立 與其昆弟四人請銘於 韓氏。’ 昌黎 所謂嗣子,與《漢書》正同,皆所謂嫡長子也。蓋庶出之子,雖年長於嫡出,而不得為嗣子。”

⒊  舊時無子者以近支兄弟或他人之子為後嗣,亦稱“嗣子”。參閱《清會典事例·戶口·旗人撫養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