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的意思

注音 ㄉ一ˋ ㄑ一ㄠˋ

拼音 dì qiào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主要由結晶岩石構成的地球外層,其厚度隨地點的不同而不同,但大概任何一處均不超過幾十公里,且和它下面的密度較大但不那麼硬的物質不同。

the earth's crust;

相反詞

地核

國語辭典簡編本

地殼「ㄉㄧˋ ㄎㄜˊ」

地球的表層部分。主要由堅硬的岩石組成。陸地部分厚約35公里,以花崗岩為主;海洋部分厚約5公里,以玄武岩為主。

造句矽酸鹽是構成地殼的主要成分。

國語辭典修訂本

地殼「ㄉ一ˋ ㄑ一ㄠˋ」

⒈  地球的表層部分。其主要由堅硬的岩石所組成,主要成分包括氧、矽、鋁、鎂、鐵等。在陸地部分厚約三十五公里,以花崗岩為主;在海洋部分厚約五公里,以玄武岩為主。

引證解釋

⒈  地球表層部分,平均厚度約為三十至七十公里。

徐遲 《地質之光》:“似乎可以假定,由於南北向的擠壓,這部分的地殼先是被剪下,然後又被張裂了。”
楊朔 《永定河紀行》:“恰恰在‘冰川擦痕’的周圍,數不盡的工人、農民正用全力在開山劈路,修築運河。這不止是擦一擦,而是在改造地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