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罪的意思

注音 ㄗㄨㄛˋ ㄗㄨㄟˋ

拼音 zuò zuì

基本釋義

⒈  治罪;獲罪。

punish sb.; offend;

國語辭典修訂本

坐罪「ㄗㄨㄛˋ ㄗㄨㄟˋ」

⒈  獲罪、入罪。也作「坐法」。

《遼史·卷八二·耶律隆運傳》:「身歿之後,不肖子坐罪籍沒。」
《金史·卷一〇九·陳規傳》:「廣開言路以求至論,雖狂妄失實者亦不坐罪。」

定罪 治罪 入罪

引證解釋

⒈  治罪;獲罪。

宋 陳巖肖 《庚溪詩話》卷下:“一日,妓之父以事繫縣中,當坐罪。”
《金史·陳規傳》:“廣開言路以求至論,雖狂妄失實者亦不坐罪。”
《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知縣是有了成心的,只要從重坐罪,先分付仵作報傷要重,仵作揣摩了意旨,將無作有,多報的是拳毆腳踢致命傷痕。”
鄭觀應 《盛世危言·考試上》:“得其人,則薦主同膺懋賞;或懷私濫保,則舉主坐罪。”

⒉  特指因連坐而獲罪。

畏公 《女子勞動問題》:“良家婦女,其有從男子坐罪者,亦發給披甲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