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氣的意思

注音 ㄕˋ ㄑ一ˋ

拼音 shì qì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士兵的戰鬥意志,也指群眾的鬥爭精神。

全體教員士氣高漲。

morale;

⒉  指讀書人的氣勢、作風。

士氣為之一新。

style;

國語辭典簡編本

士氣「ㄕˋ ㄑㄧˋ」

軍隊的戰鬥意志。亦泛指一般比賽、工作時的精神。

造句自從加薪後,員工士氣如虹,工作績效大為提昇。

國語辭典修訂本

士氣「ㄕˋ ㄑ一ˋ」

⒈  軍隊的戰鬥意志。亦泛指一般群眾比賽、工作時的精神。

《漢書·卷五四·李廣傳》:「吾士氣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

如:「自從老闆加薪後,員工士氣大振,工作績效大幅提升。」

引證解釋

⒈  軍隊的鬥志。 《漢書·李陵傳》:“連戰,士卒中矢傷,三創者載輦,兩創者將車,一創者持兵戰。

陵 曰:‘吾士氣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軍中豈有女子乎?’”
《宋書·劉懷肅傳》:“流矢傷 懷肅 額,眾懼欲奔, 懷肅 瞋目奮戰,士氣益壯。於是士卒爭先,臨陣斬 振 首。”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是時先公中流矢,得歸朝人蔘議 馬觀國 萬金良劑,即裹創巡城,士氣鼓作,卒保一城生聚。”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漢奸》:“公鼓勵兵民,士氣方鋭。”
徐遲 《牡丹》:“後來 李印光 指揮了八月攻勢,直搗 徐 蚌。幾員赫赫名將都上了陣,士氣又旺盛。”

⒉  讀書人的節操。

宋 陸游 《送芮國器司業》詩:“人材衰靡方當慮,士氣崢嶸未可非。”
宋 陸游 《寄別李德遠》詩:“中原亂後儒風替,黨禁興來士氣孱。”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 謝啟昆 ﹞出為 揚州 太守,扶養士氣,主持風雅者數年。”

⒊  讀書人的風氣。

明 劉基 《諸暨州重修州學記》:“於是廟益邃以清,學益隆以嚴,弦誦藹然,士氣為之一新。”

⒋  士人作品的風格。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下:“其標格高下,猶畫之有匠作,有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