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刑的意思

注音 ㄊ一ㄢ ㄒ一ㄥˊ

拼音 tiān xíng

基本釋義

⒈  上天的法則。

⒉  天降的刑罰。

⒊  特指宮刑。古以宦者星與宦官對應,故稱。

國語辭典修訂本

天刑「ㄊ一ㄢ ㄒ一ㄥˊ」

⒈  上天對惡人的懲罰。

《老殘遊記·第一一回》:「說無神則無陰譴,無天刑,一切違背天理的事都可以做得。」

⒉  閹刑、宮刑。

《後漢書·卷三〇下·襄楷傳》:「黃門常侍,天刑之人。」

引證解釋

⒈  上天的法則。

《國語·周語下》:“上非天刑,下非地德,中非民則……而作之者,必不節矣。”
《國語·魯語下》:“少採夕月,與大史、司載糾虔天刑。”
韋昭 注:“刑,法也。”
晉 袁巨集 《後漢紀·獻帝紀五》:“君糾逖天刑,章厥有罪,犯關幹紀,莫匪誅殛。”
唐 李白 《望鸚鵡洲懷禰衡》詩:“才高竟何施,寡識冒天刑;至今芳洲上,蘭蕙不忍生。”

⒉  天降的刑罰。

唐 韓愈 《答劉秀才論史書》:“夫為史者,不有人禍,則有天刑。”
宋 范成大 《採菱戶》詩:“採菱辛苦似天刑,刺手朱殷鬼質青。”
《老殘遊記》第十一回:“説無神則無陰譴,無天刑,一切違背天理的事都可以做得。”

⒊  特指宮刑。古以宦者星與宦官對應,故稱。

《後漢書·襄楷傳》:“今黃門常侍,天刑之人,陛下愛待,兼信常寵,係嗣未兆,豈不為此?天官宦者星不在紫宮而在天市,明當給使主市裡也。今乃反處常伯之位,實非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