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統的意思

注音 ㄊ一ㄢ ㄊㄨㄥˇ

拼音 tiān tǒng

基本釋義

⒈  “三統”之一。周正建子,稱天統。

⒉  稱建子之月。

⒊  天之統緒;天之正統。

⒋  指皇統,帝位。

⒌  猶天道,天理。

引證解釋

⒈  “三統”之一。 周 正建子,稱天統。

《禮記·檀弓上》“周 人尚赤” 鄭玄 注“以建子之月為正” 唐 孔穎達 疏:“建子之月為正者,謂之天統。”

⒉  稱建子之月。

宋 蘇軾 《賀鄰帥及監司冬至啟》:“月臨天統,首冠於三正。”

⒊  天之統緒;天之正統。

《史記·高祖本紀論》:“故 漢 興,承敝易變,使人不倦,得天統矣。”
《漢書·高帝紀贊》:“漢 承 堯 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
唐 王維 《上張令公》詩:“天統知 堯 後,王章笑 魯 初。”

⒋  指皇統,帝位。

《宋書·殷景仁傳》:“奉天統者,每屈情以申志。”
宋 王安石 《笏記》:“伏惟皇帝陛下,紹膺天統,遵養聖功,旁招俊良,橫及疏賤。”
明 邵璨 《香囊記·瓊林》:“四時樂時雍,聖主垂衣御天統。”

⒌  猶天道,天理。

《後漢書·郎顗傳》:“夫求賢者,上以承天,下以為人。不用之,則逆天統、違人望。逆天統則災眚降,違人望則化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