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宄的意思

注音 ㄐ一ㄢ ㄍㄨㄟˇ

拼音 jiān guǐ

基本釋義

⒈  犯法作亂的壞人。

寇賊奸宄。——《書·舜典》
德刑不立,奸究並至。——《左傳·成公十七年》

evildoer; malefactor;


英文 evildoer, malefactor

國語辭典修訂本

奸宄「ㄐ一ㄢ ㄍㄨㄟˇ」

⒈  犯法作亂。也作「奸宄」。

《明史·卷二七四·高弘圖傳》:「請禁奸宄小人藉端妄言,脫罪僥倖。」

⒉  犯法作亂的人。也作「奸宄」。

《文明小史·第四二回》:「盤查奸宄,本是他警察局的義務。」

引證解釋

⒈  亦作“姦軌”。亦作“奸宄”。

⒉  違法作亂的事情。

《書·舜典》:“蠻夷猾 夏,寇賊姦宄。”
孔 傳:“在外曰姦,在內曰宄。”
孔穎達 疏:“又有強寇刼賊外姦內宄者為害甚大。”
周秉鈞 易解:“此言中國受蠻夷之影響而發生強取財物、殺害人民、為亂於內外之事。”
《左傳·成公十七年》:“臣聞亂在外為姦,在內為軌。御姦以德,御軌以刑……德刑不立,姦軌並至。”
陸德明 釋文:“軌,本又作宄。”
唐 陳子昂 《上軍國機要事》:“遂令綱紀日廢,奸宄滋多。”
毛澤東 《陝甘寧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後方留守處佈告》:“凡未經本府或本處同意並取得本府或本處的證明檔案,而從外面進入邊區境內停留活動之人,不論其活動的事務屬於何項,一律禁止,以防假冒,而杜奸宄。”

⒊  指違法作亂的人。

《史記·吳王濞列傳》:“絶先帝功臣,進任姦宄,詿亂天下,欲危社稷。”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禁斷淫祀,姦宄逃竄,郡界肅然。”
《明史·花茂傳》:“廣東 南邊大海,姦宄出沒。”

⒋  指劫奪。

《書·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於百姓,以姦宄於 商 邑。”
孔穎達 疏:“姦宄,謂劫奪。”
《新唐書·劉晏傳》:“東垣、厎柱,澠池、北河 之間六百里,戍邏久絶,奪攘姦宄,夾 河 為藪。”

⒌  奸詐不法。

《後漢書·蔡邕傳》:“而群聚山陵,假名稱孝,行不隱心,義無所依,至有姦軌之人,通容其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珠利耶國》:“氣序溫暑,風俗姦宄。”
《明史·高弘圖傳》:“請禁奸宄小人藉端妄言,脫罪僥倖。”
劉師培 《論中國古代財政國有之弊》:“宋 代於姦宄之臣,恆籍其產為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