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士的意思

注音 ㄒㄩㄝˊ ㄕˋ

拼音 xué shì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學位的一種,通常是初級或最低階學位。

文學士。

bachelor;

⒉  古代在國學讀書的學生。

scholar;

國語辭典修訂本

學士「ㄒㄩㄝˊ ㄕˋ」

⒈  讀書人或研習學問的人。

《莊子·盜跖》:「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儌倖於封侯富貴者也。」
《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可笑近來文人學士,說著王冕,都稱他做王參軍!」

⒉  職官名。魏晉南北朝始設,為掌管典禮、撰述的官職;唐開元年間設定學士院,稱為「翰林學士」,為文學侍從,參理機務,起草詔書。

⒊  一種學位名稱。我國學位授予法規定,凡大學或獨立學院修習畢業者,授予學士學位 。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在國學讀書的學生。

《周禮·春官·樂師》:“帥學士而歌《徹》。”
鄭玄 注:“學士,國子也。”
《儀禮·喪服》:“大夫及學士則知尊祖矣。”
孔穎達 疏:“此學士謂鄉庠、序及國之大學、小學之學士。”

⒉  泛指普通讀書人。

《莊子·盜跖》:“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徼倖於封侯富貴者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省文章既不曉,覩學士如草芥。”
明 何景明 《彭中丞四民圖歌》:“漁奔樵竄學士徙,縱有隴畝無人耕。”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文章》:“但成學士自足為人,必乏天才勿強操筆。”
唐 韓愈 《答殷侍御書》:“每逢學士真儒,嘆息踧踖,愧生於中,顏變於外。”

⒊  猶學者。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介甫、元晦 自是學士,不得以所長沒之。”

⒋  官名。 南北朝 以後,以學士為司文學撰述之官。 唐 代翰林學士亦本為文學侍從之臣,因接近皇帝,往往參預機要。 宋 代始設專職,其地位職掌與 唐 代略同。 明 代設翰林院學士及翰林院侍讀、侍講學士,學士遂專為詞臣之榮銜。 清 代改翰林院學士為掌院學士,餘如故。 清 末期內閣、典禮院亦置學士。

⒌  學位的一種。在一些國家,為最低一級的學位,一般在高等學校畢業時由學校授予。我國規定: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達到規定的學士學術水平者,可授予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