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子的意思

注音 ㄗㄨㄥ ㄗˇ

拼音 zōng zǐ

基本釋義

⒈  古代宗法制度稱大宗的嫡長子。

⒉  泛稱嫡長子。

⒊  指族長。

⒋  皇族子弟。

國語辭典修訂本

宗子「ㄗㄨㄥ ㄗˇ」

⒈  嫡出的長子。

《禮記·曲禮下》:「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文選·袁巨集·三國名臣序贊》:「宗子思寧,薄言解控。」

長子

⒉  皇室子弟。

《文選·曹冏·六代論》:「內無宗子以自毗輔,外無諸侯以為蕃衛。」
《宋史·卷二四四·宗室傳一·魏王廷美傳》:「子叔韶字君和,慶曆六年,與諸宗子帝前臨真宗御書,選第一。」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宗法制度稱大宗的嫡長子。

《詩·大雅·板》:“懷德維寧,宗子維城。無俾城壞,無獨斯畏。”
鄭玄 箋:“宗子,謂王之適子。”
《禮記·大傳》“別子為祖,繼別為宗” 漢 鄭玄 注:“別子謂公子若始來在此國者,後世以為祖也。別子之世適也,族人尊之為大宗,是宗子也。”
唐 劉知幾 《史通·世家》:“至於 漢 代則不然,其宗子稱王者,皆受制京邑,自同州郡。”
清 劉大櫆 《方氏支祠碑記》:“封建廢而大宗之法不行,則小宗亦無據依而起。於是宗子遂易為族長。”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緒言》:“周 天子是天下 姬 姓人的大宗,受封的 姬 姓諸侯對 周 天子說來是小宗……最先受封者死後,子孫奉他為始祖,立廟稱為宗。他的嫡長子嫡長孫世世承襲封土,稱為宗子。”

⒉  泛稱嫡長子。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一:“袁九敘 撫 滇 時,丁外艱歸,轎圍用白氈。或曰:‘昔某公遭艱歸,於轎頂之中,為一小龕,奉紙位一,載而行。’ 九敘 將用之。一友曰:‘公非宗子,神所依之主,在 六完 老先生所,若公復奉一主,是神有二矣。此禮,惟長房長子得行,公奔走可也。’ 九敘 拜而謝之。”

⒊  指族長。

明 方孝孺 《天台陳氏先祠記》:“割田若干畝以供祀事,請族之宗子主其祭,祭必繇禮。”
清 馮桂芬 《覆宗法議》:“或無父無兄,或父兄不才,民於是乎失所依。惟立宗子以養之教之,則牧令之所不能治者,宗子能治之,牧令遠而宗子近也;父兄所不能教者,宗子能教之,父兄多從寬,而宗子可從嚴也。”

⒋  皇族子弟。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十:“閩 中有習左道者,謂之明教……至有士人、宗子輩,眾中自言:‘今日赴明教齋。’”
《宋史·魏王廷美傳》:“皇祐 初,﹝ 趙叔韶 ﹞進所為文,召試學士院中等,賜進士及第…… 仁宗 曰:‘宗子好學者頗多,獨爾以文章第進士,前此蓋未有也。’”
明 陸深 《傳疑錄》:“宋 制,宗子特立學以教養之,而取才焉,其出身仕宦,與民庶略等。 嘉王 取狀元, 汝愚 為宰相,其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