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彝的意思

注音 ㄗㄨㄥ 一ˊ

拼音 zōng yí

基本釋義

⒈  宗廟祭祀所用酒器。

⒉  指天子祭服上所繡虎與蜼的圖象。因宗彝常以虎、蜼為圖飾,因以借稱。蜼,一種長尾猿猴,古人傳說其性孝。

⒊  即蜼。一種長尾猿猴。古人以其形繡於袞服。

國語辭典修訂本

宗彝「ㄗㄨㄥ 一ˊ」

⒈  宗廟用來祭祀的彝器。

《周禮·秋官·司約》:「凡大約劑書於宗彝,小約劑書于丹圖。」
唐·韓愈〈省試學生代齋郎議〉:「宗廟社稷之事雖小,不可以不專,敬之至也,古之道也。今若以學生兼其事,及其歲時日月,然後授其宗彝罍洗,其周旋必不合度。」

⒉  一種長尾猴,狀如獼猴,巢於樹,性至孝。

明·許浩〈復齋日記〉:「貴州思南有山曰甑峰,居大山中……有獸曰宗彝,類獼猴,巢於樹,老者直居上,子孫以次居下。……先儒謂先王用以繪於袞者,取其孝也。」

引證解釋

⒈  宗廟祭祀所用酒器。

《書·洪範》:“武王 既勝 殷,邦諸侯,班宗彝。”
孔 傳:“賦宗廟彝器酒罇賜諸侯。”
孔穎達 疏:“盛鬯者為彝,盛酒者為尊,皆祭宗廟之酒器也。”
唐 韓愈 《省試學生代齋郎議》:“宗廟社稷之事雖小,不可以不專敬之至也,古之道也。今若以學生兼其事,及其歲時日月,然後授其宗彝罍洗,其周旋必不合度。”
明 徐渭 《魏文靖公卮》詩:“魏 家名德並恢恢, 魏 氏宗彝並偉瑰。”
清 龔自珍 《六經正名答問五》:“三代 宗彝之銘,可讀者十有九篇。”
章炳麟 《訄書·序種姓下》:“古者貞繫世,辨鄉望,皆樹之官府,銘之宗彝,誓之皇門。”

⒉  指天子祭服上所繡虎與蜼的圖象。因宗彝常以虎、蜼為圖飾,因以借稱。蜼,一種長尾猿猴,古人傳說其性孝。

《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周秉鈞 注:“宗彝,虎蜼也,宗廟彝器有虎彝蜼彝,故以宗彝名虎蜼也。”
《舊唐書·文苑傳上·楊炯》:“宗彝者,武蜼也,以剛猛制物,象聖王神武定亂。”
宋 辛棄疾 《滿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韻》詞:“袖手高山流水,聽群蛙鼓吹荒池。文章手,直須補袞,藻火粲宗彝。”

⒊  即蜼。一種長尾猿猴。古人以其形繡於袞服。

明 許浩 《復齋日記》:“貴州 思南 有山曰 甑峰,居大山中……有獸曰宗彝,類獼猴,巢於樹,老者直居上,子孫以次居下。老者不多出,子孫居下者出得果,即傳遞至上,上者食,然後傳遞至下,下者始食;上者未食,下者不敢食也。先儒謂先王用以繪於袞者,取其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