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花的意思

注音 ㄍㄨㄥ ㄏㄨㄚ

拼音 gōng huā

基本釋義

⒈  皇宮庭苑中的花木。

⒉  科舉時代考試中選的士子在皇帝賜宴時所戴的花。

⒊  宮中特製的花。供裝飾之用。

國語辭典修訂本

宮花「ㄍㄨㄥ ㄏㄨㄚ」

⒈  古時進士及第,天子賜宴,狀元、榜眼、探花所簪的金花。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〇》:「姑寄御酒二瓶,為伯父頤老之資;宮花二朵,為賢郎鼎元之兆。」

引證解釋

⒈  皇宮庭苑中的花木。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五:“宮花爭笑日,池草暗生春。”
唐 杜牧 《早春閣下寓直蕭九舍人亦置內署因寄書四韻》:“御水初消凍,宮花尚怯寒。”
金 蔡鬆年 《鷓鴣天》詞:“解語宮花出畫簷,酒尊風味為花甜。”
《水滸傳》第一回:“含煙御柳拂旌旗,帶露宮花迎劍戟。”

⒉  科舉時代考試中選的士子在皇帝賜宴時所戴的花。

宋 李宗諤 《絕句》:“戴了宮花賦了詩,不容重見赭黃衣。無憀獨出宮門去,恰似當年下第歸。”
明 高明 《琵琶記·杏園春宴》:“嫦娥 翦就緑雲衣,折得蟾宮第一枝。宮花斜插帽簷低,一舉成名天下知。”
清 蔣士銓 《臨川夢·想夢》:“可笑那 杜麗娘 呵,識見淺,要夫壻宮花雙顫險些兒被桃條打散夢中緣!”

⒊  宮中特製的花。供裝飾之用。

宋 張先 《減字木蘭花》詞:“文鴛繡履,去似楊花塵不起。舞徹《伊州》,頭上宮花顫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