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的意思

注音 ㄉㄨㄟˋ ㄖˋ

拼音 duì rì

基本釋義

⒈  回答有關太陽問題的故事。出處有二:(1)《後漢書·黃琬傳》:“建和元年正月日食……太后詔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2)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惠》:“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叢集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後因以“對日”為形容幼年聰慧之典。

引證解釋

⒈  回答有關太陽問題的故事。出處有二:(1)《後漢書·黃琬傳》:“建和 元年正月日食……太后詔問所食多少, 瓊 思其對而未知所況。

琬 年七歲,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 瓊 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
(2)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夙惠》:“晉 明帝 數歲,坐 元帝 膝上,有人從 長安 來……因問 明帝 :‘汝意謂 長安 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 元帝 異之。明日,叢集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 長安。’”
後因以“對日”為形容幼年聰慧之典。 北周 庾信 《傷王司徒褒》詩:“青衿已對日,童子即論天。”
唐 王維 《恭懿太子輓歌》:“翀天王子去,對日聖君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