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倉的意思

注音 ㄔㄤˊ ㄆ一ㄥˊ ㄘㄤ

拼音 cháng píng cāng

基本釋義

⒈  中國古代為調節糧價、備荒救災在各地設定的糧倉。始於西漢。清代中葉之後大多名存實亡。

引證解釋

⒈  古代為調節米價而設定的一種倉廩。 漢宣帝 時 耿壽昌 首先倡建,以谷賤時用較高價糴入,谷貴時減價糶出,平衡米價而名。參閱《文獻通考·常平義倉租稅》。

《漢書·食貨志上》:“時大司農中丞 耿壽昌 以善為算能商功利得幸於上……遂白令邊郡皆築倉,以穀賤時增其賈而糴,以利農,穀貴時減賈而糶,名曰‘常平倉’。民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