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意思

注音 ㄘˊ ㄒ一ˇ ㄊㄞˋ ㄏㄡˋ

拼音 cí xǐ tài hòu

詞性 名詞

基本釋義

⒈  又稱“西太后”、“那拉太后”。清末同治、光緒兩朝實際的統治者。咸豐帝妃,同治帝母。滿族。葉赫那拉氏。為人陰險毒辣,善於玩弄權術。1861年咸豐帝死,同治帝繼位,她發動祺祥政變,實行“垂簾聽政”,掌握清廷實權。同治帝死後,立載b141(即光緒帝)為帝,仍由她聽政。1898年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她把持朝政四十餘年,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戊戌維新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在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先後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後病死。


英文 Empress Dowager Cixi or Ts'u Hsi (1835-1908)​, regent 1861-1908

法語 impératrice douairière Cixi

國語辭典修訂本

慈禧太后「ㄘˊ ㄒ一ˇ ㄊㄞˋ ㄏㄡˋ」

⒈  清穆宗的母親。(西元1835~1908)​姓葉赫那拉,滿洲鑲黃旗人。西元一八五二年被咸豐皇帝選入宮,封蘭貴人,一八五七年封為貴妃。穆宗立,尊為聖母皇太后,尊號為「慈禧」。於穆宗、德宗兩朝先後垂簾聽政計四十七年。歷經大事,能識人,有果斷,晚年耽逸樂,寵佞幸,綱政遂紊。戊戌政變、庚子拳亂,後為禍首。卒諡「孝欽」。因與慈安太后所住的宮院分東西二宮,故世稱「西太后」,簡稱為「西后」。